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强迫的机制

浏览量:4868      发表时间:2021-02-23


急于解决问题的人往往缺乏了解问题的耐心,对强迫的治疗也是如此,患者总是需要方法,但方法是建立在正确的方向的前提下,如果不能理解强迫,不能发现强迫背后的机制,一味地寻找方法,实际上又会落入强迫的陷阱。所以,搞明白强迫存在的原因,强迫存在的动力,强迫症状之间的关联,强迫与自我的关系等问题至关重要,这些都会帮你看清强迫与你自己。

一些患者会认为强迫无缘无故,这说明他缺乏对自我与强迫最基本的反思。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强迫也不例外。对强迫,对自我的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治疗可以走多远,否则治疗将流于表面。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自己主动的思考,而不能只是好像小白鼠一样等待治疗师的治疗,治疗师并非是医院的大夫包办一切,他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患者去发现,搞明白。如果能摆正治疗师的位置,想必就会在治疗中少一些冲突与阻抗,多一些有建设性的觉察。

本章我们从几个案例来探究强迫背后的机制,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我想要大胸美女

 

一位男性患者患有强迫和焦虑多年,而最近变得越发严重,所以不得不到医院开药并进行心理治疗。因为病程比较长,所以他担心自己没救了,而之后也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知道了人品是无法改变的,之后就更崩溃。

他眼下的强迫喜欢丰满的大胸美女,就好像柳岩那样的,但从初恋到结婚,他找的女人不是身材一般,就是外貌不理想,总归没有让他满意的,所以他对妻子也提不起性趣。但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他又不能接受自己对别的女人有性幻想,因此产生了冲突。

他认为头脑中对异性的性幻想是不好的,想要消除,因为他不是那样的人,他希望治疗帮他成为一个好人。

而他老婆也看出了他的想法,老婆也自责地说,如果换一个老婆你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但问题真的这么简单么?如果他找一个性感美女做老婆,如果他打消了性幻想,问题就解决了?虽然看起来是这样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继续了解发现,之前他对很多事情都出现过强迫,比如,多年前他就开始强迫性纠结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亦或是考证书,因为每个选择都有问题,每个选择都是不完美的。

最后他选择了考证,但证书也有问题,毕竟有ABCD各种证书去选择,他又无法取舍。最后他考了几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比如,一级消防证书,一级建造师。但因为国家对挂靠政策的调整,这些证书无法继续带来经济受益,之后他又想考更牛逼的证书,如,盐土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结果又开始纠结考哪个,最后因为强迫的转移所以就不了了之。

他从证书的纠结开始关注起了女人,开始幻想丰满的女人,似乎在每个女人身上他都能看性感的地方,而在老婆身上他却只关注不理想的地方。但因为他有圣人般的道德观的约束,所以他又什么都不能做。但越压抑,这种冲动越强烈,到现在只要是女人就有性幻想与冲动。一旦他开始努力工作,内心中就有一个声音冒出来:你工作那么出色,怎么不去背叛家庭得到快乐?

到此,我们可以发现两种冲突,一种是性幻想与圣人般道德的冲突;另一种现实与完美幻想的冲突。

试想,如果女人的事情和考证一样没有任何道德评判,想必他会试图找很多女人,但这依然不是幸福的开始,只是强迫的起点。开始,和考证一样他会先犯选择困难的强迫,之后就算找到了美女,他依然会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而难以接受,接着又开始寻找下一个。他完美的幻想终究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毕竟生活本身就不存在完美,当一个人在追求极致的,方方面面的完美的时候,现实必然会不断地让他失望。

或者说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就脱离了女人本身,而是一种对极致完美的寻求,如果不能发现这背后的机制,那么他怎么做都是错的。

在他身上我们发现了存在两个机制,一个是圣人道德机制,另一个是完美机制。这两个机制不被打破,他永远都不会接纳自我,接纳现实。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搞清楚这两种机制的形成原因与动力,而不是一味地去满足这两种机制。

 

                                   必须做一个好人

 

一个高中男孩,强迫症反复发作近两年,而强迫的症状却不停地变化,现在主要表现就是强迫性咳嗽,每天发作几次,一直要咳到自己满意为止,非常痛苦,因为一定要找到那种脖子震一下的感觉才行。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这样做会感到舒服。

他谈到这一切都是从初二发生的,那时感觉有不好的东西要侵入自己的身体,而在这之前,他一直感觉有一个屏障在保护自己,不好的东西进不来。而导致强迫的导火索是他的同桌,那个同学性格不好,人品不好,长的不好,学习不好,人际不好,什么都不好,而他怕成为和他一样的人。所以他发明了第一个强迫性动作是“挥挥手”,意思就是把不好的东西赶走。后来他的强迫动作从简单的挥手,发展到一整套的仪式化行为,不做完就不行,就不舒服,虽然他这一整套行为让别人觉得他很怪异。

他怕邪恶的力量进入身体,还发明了强迫性思维,不断地和自己说话,鼓励自己,比如:对自己说无敌,什么都不怕,相信自己,超越一切,自己是超人。

虽然强迫是他自欺欺人的把戏,是被他召唤来的,不过现在他却想要去掉强迫,因为强迫的存在让他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不得不休学在家里。但这里的矛盾在于,想要去掉强迫就必须直面现实,直面自己并不是超人,不能屏蔽一切不好的东西,成为一个绝对完美的人。但这却是他最无法接受的,他把这一切当成了目标和希望,认为人没有目标和咸鱼有什么区别,那样他就不是他自己了,也就失去了初心。所以他希望既保留这些追求,又可以没有强迫。

但这就难了,他不想有改变,却想要改变,也许只有魔法可以做到,所以治疗也陷入了僵局。

到此我们可以理解强迫存在的意义,他所有的强迫都是要为了让自己维系全方位的好——学习好,人际好,人品好,未来好。并且又不能接受一点不好,所以这是一种极致的追求,具有强迫性。

虽然我提醒他这一切是执念,是幻想,不过因为他年级太小,依然活在自己理想化当中,缺乏对现实的体悟,依然坚持认为人品是可以改变的,人不能没有目标。

他也总是埋怨治疗没有给他方法,当真的给他方法的时候——接纳现实,放弃这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他又做不到。

一次治疗中,他问我治疗好了是什么样子,我谈到可以学好,也可以学不好;可以人品好,也可以没有那么好,顺其自然不强求。而他谈到如果让他放弃他的目标与希望,那么他就没有办法继续治疗了。

他也自负地认为,如果没有强迫,那么自己就会做到这一切。

事实上这种说法和现实是相矛盾的,他因为在现实中达不到极致的“好”,无论是人品还是学习,所以才发明了一整套强迫来自欺。没有强迫,他也达不到,毕竟他追求的一切就是非人的目标。虽然人应该有目标,但目标不是执念,更不是幻想中极致的完美,但他被心魔蛊惑并不能认识到两者的区别。

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并非来自于强迫本身,而在于他对“好”的执念,这种执念过于强烈,已经让他不能用平常心来做事情,所以他才做不好任何他想要做好的事情。

但他赌气地说如果是这样自己就没办法继续配合治疗了。当然配合这个词也很诡异,毕竟这个词的背后是一种盲目顺从,从本质上来说治疗讲究的不是配合,而是通过交流而产生的思想的碰撞进而产生新的顿悟。

最后,他谈到因为乖,所以治疗中配合,但也因为乖,治疗中配合不下去了。第一个乖是他的性格表现,而第二个乖,是针对父母,毕竟这一切都来自于他父母的教育与引导,而我说的和他父母的要求与期望是相违背的。

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很正面,比如,从小让他看法制节目,不让他干坏事,告诉他周围的人很坏,一不小心就会被伤害。因为他过于“正派”,所以他也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别人都有了自己的小团体,而他却认为周围的人邪恶过头了,比如,别人玩手机,喝酒,吸烟一类的,所以他几乎没有朋友。

而妈妈这个人有洁癖,完美主义,妈妈有情绪会宣泄在他身上,像连珠炮一样的在他身上挑毛病,比如,垃圾不随手扔掉,房间不整洁,吃垃圾食品一类的小事情。而他也不能反驳妈妈,不然妈妈就会发飙,所以他只能忍,只能哄,他好像大人,而妈妈就像是个孩子。而之前他和爸爸的关系还算和谐,不过初一没有考好的时候,爸爸很失望,几乎每天都会和他唠叨好好学习,所以他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最终的结果是他把父母的要求当成了人生的追求,进而陷入到了主观幻想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之中。

因为他被洗脑太深,依然认为父母是对的,都是为了他有好的习惯,人品,身体和成绩。认为人不能太自由,要有约束。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一切实际上已经成了他脑中的一把锁——脑锁。如果这把锁不打开,那么他就不能停止主观与客观的冲突,也就无法摆脱强迫。

 

                 神:掌控万事万物

 

我们就叫他X先生,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大学毕业不久,而随着治疗的深入,他的问题也经历了诸多的主题与变化。

开始他来求治的原因是惊恐发作,当时他对身体状态异常敏感,一发作就好像自己马上要死掉一样。因为不接受一丁点惊恐的感受,所以他整天都在扫描自己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让他恐慌。所以他就不停地寻求保证,虽然精神科医生告诉他惊恐发作不会死,不过他依然不能相信和放松。

后来听了我的视频讲座就不那么怕死了,不过却开始害怕变疯。而他也害怕听我的视频,担心别人的问题,会传染他他身上,他担心一切不好的东西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怕疯,所以他一直在控制自己,担心不控制,整个人就了。现在也不敢喝酒,怕控制不住,担心自己胡言乱语。

他虽然知道这一切是性格原因,不过却依然幻想找办法,想知道恐惧来的时候怎么办,想战胜恐惧。他也幻想睡一觉就好了,他接受不了慢慢好起来,他很着急,因为他也无法接受自己有病。

他整个人都是紧绷的,因为感觉死亡和变疯与自己只有一步之遥,整个人必须处于防御状态,不然这一切就好像马上就要发生。

事实上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他的努力注定是徒劳的,毕竟人无法掌控生死,也无法掌控命运,除非他是神。

他想回到过去,认为过去是有安全感的,不会想这些。但事物总是在不断发生和发展变化中来的,如果他之前是健康的,现在就不会如此恐惧死亡和变疯。

从小他就有强迫思维,比如,1+1=2,他还要反复验证,如,2-1=1才能放心。而到了大学的时候他遇到什么事情必须想通,比如,形容一个人用什么词,必须找到最恰当的,想不到就难受;微信语音,总是想说的很完美,一句话觉得说的不好,就重发,一个词用的不对,就要找到最恰当的;别人一句话啥意思,也要搞清楚,想不明白就睡不着;回忆每一个细节,不能接受不确定性,什么事情都需要百分百确定。

当然,透过表象会发现,他强迫的机制在于掌控一切,搞懂万事万物,获得百分百的安全与确定,并把一切做到极致的完美。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他真的能做到,想必他就不是一个人了,就成了一个神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是他一直活在如神一般的幻想之中,所以才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而理所当然的现实在他这里反倒成了恐怖的存在?

就算他理智上知道这一切不可能,不过他依然无法放下,放下就好像犯错了,就好像在犯罪,所以他才一直和自己,和这个世界在对抗,一直逼迫自己寻求他所谓的安全与正常。

当然这一切并非无缘无故,有着很深的原生家庭的羁绊,因为爸爸不管家里,他是妈妈一手带大,所以他觉得欠了妈妈很多,也特别依赖妈妈。从小他很优秀,是别人家的小孩。而妈妈是老师,对他要求严格,比如,小时候画画的时候,妈妈认为画的小不行,这样不大气,就撕掉让他重画,虽然别的老师都看不下去了,但他只能一边哭一边画下去,直到妈妈满意为止。

妈妈让他干好的,他都干好了,让他做到的,他都做到了。但却有一件事他一直不想回忆,妈妈把这件事定义为“大好河山”事件——从小他很聪明,学习也好,所以老师让他上台背诵一篇文章,但他表现的不是太好,之后就看到台下妈妈的眼睛好像刀子一样,下台后他又被妈妈训斥,为了面子他也一直憋着不哭。

后来虽然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过他依然不敢当着妈妈的面打电话,他怕说错话,做错事,让妈妈失望。而虽然他唱歌不错,但一直到17岁都不敢上台,担心表现的不好。

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需要怎样的训练才能让自己好起来。但这里的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好起来”他都没搞明白,那么他怎么做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做的越多,只会走的越偏。

真正的好在于放弃病态的要求,接受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现实,并不能搞懂一切,掌控一切,只是芸芸众生罢了。但他潜意识中所要求的好却是一切都好,不能有任何的不好,他一直都在追求极致的完美,极致的确定,极致的安全,极致的伟大,极致的成功,极致的正确。他无形中把达到极致当成了好,所以他怎么都好不起来。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阻抗与强迫。

阻抗是因为他把治疗当成维系神的幻想的工具,当发现治疗并不能帮他做到的时候,从开始的盲目崇拜变成了埋怨与愤怒。

强迫是因为他无法接受任何一点不好,所以当他发现自己有强迫,当他发现自己人格存在病态,他就拼命地改,想要把这一切都改掉。因此形成了反强迫,他不能接受一点强迫的症状,不能接受自己任何一点自负的表现,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又强迫了,是否又膨胀了,是否又做的不对。因为他太想“好”了,结果他反倒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好。

因为在分析中发现了他之前很多没有意识到的人格的问题,这些分析不但没有帮助他认清自己,反倒让他陷入到更深的自恨,他认为自己人格病态,扭曲,这又是一个污点,他认为自己垃圾,觉得自己一切都是错的,觉得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

而此时他也对治疗师产生了怨恨,认为治疗中的分析就是在给他挑毛病,对他的一种否定,他只想头疼头,他只想让治疗师肯定他,表扬他,给他正能量的保证,让他舒服一点。

治疗一直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因为他不敢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敢碰触心中的恐惧,不敢分析他一直坚信与坚持的东西。他内心有一块地方,好像玻璃做的,不能碰,一碰就会碎。所以我经常提醒他,要搞清楚一个又一个强迫背后的机制,而不是逃避或寻求保证来维稳。他最后自己也意识到自己一直都没有上路子,一直都跑偏了。

 

 

强迫最突出的机制就是——追求极致。而这可以分解为,极致的成功,极致的圣洁,极致的完美,极致的掌控,极致的安全,极致的圣洁,极致的认可,极致的好。但现实本身不存在极致,本质在于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极致的追求必然与客观的现实产生冲突。此时,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焦虑,而为了缓解焦虑,强迫就产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迫是缓解焦虑的手段,或者是为了维系对极致的完美的追求,亦或是一种自欺——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依然不向现实低头。

正是因为和现实的对抗所以才让强迫继续存在下去,也因为把治疗或心理学的书籍当成了与现实对抗的手段,所以才把路走偏了。

而这些机制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接纳”,不接纳现实,而这又可以分解为,不接纳死掉,不接纳缺点,不接纳丢人,不接纳不正常,不接纳失败,不接纳平凡,不接纳犯错,不接纳一切的不好。所以如果说有方法的话,那只有一个——接纳。毕竟只有接纳现实本身是不完美的,接纳没有人可以掌控一切,接纳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接纳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安全,接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才能打破强迫的机制,顺应自然。

但这却不容易,一不下心“接纳”就成了患者的方法,他把接纳当成与现实对抗的手段,实际上这是虚假的接纳或者说是在利用接纳,而非真心的接纳。

接纳与放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为何那么难?为何一个人宁愿自欺,宁愿痛苦,宁愿强迫,都不愿活在现实当中。

这就要从追求极致可以带给他什么,而接纳他又会失去什么的角度来分析。毕竟,如果他真的做到的他执着的一切,想必他就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类了,他就可以俯视芸芸众生,他就可以掌控人生与命运,他就可以活在理想国之中。而接纳听起来不错,但接纳就意味着放弃,但放弃就意味着他从高处陨落,他就和那些可怜的人类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会和别人一样也会死掉,也会疯掉,也有缺点,也有遗憾,人生也注定无法完美,他也就成不了他想要成为,或认为自己注定成为的人,也过不上他要想要的生活。

可以说这对他来说等于毁灭。

所以经常有患者说崩溃这个词,我想用在这里最为恰当。他幻想中完美的自己,生活,一切全都不复存在,他又成了当初那个不被爱的小孩,那个不合格,那个易于被抛弃的失败者。

所以强迫患者更喜欢在症状上纠结,而不愿深入分析的原因就在于此。那个他不愿碰触内心中那个易碎的玻璃瓶,他怕碎了就没法活下去了。所以他总是避重就轻,所以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他宁愿自我欺骗,他也不愿触及这最本质的问题。

或者说有强迫还能活,但打破了他理想化的自我与生活的幻想他活不下去。就算触及到这个问题都会让他更痛苦,更恐慌,更无助,更憎恨他自己。所以他宁愿在表面的症状打转,他宁愿活在去掉症状便可以正常幻想之中。因为他内心不敢碰触的东西,比强迫更为痛苦。

例如,一位患者给我发来了这样的留言:王宇,我真的是越来越难受,我听了你的这些东西,我越来越卑微,我脑子里一直在想我不行。幻想的人太多了!别人还在耀武扬威,觉得自己多行多行的,跟我之前一个样。我现在感觉自己太怂了!!!我凭什么不装逼,不表演,这他才是社会,这才能在社会混!!!我只知道胜者王败者寇,努力变成最厉害才是正道!!!这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你把我整的这么傻,这么卑微,天天跟个矬逼似的!!!我要的是逼格!!!!我整个心态人格极其混乱,内心矛盾太多了!!!对立面太多了!!

人类从远古就发明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比如看见老虎就跑,遇到悬崖离的远远的,这样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正是这套自我保护机制,在治疗中不合适地出现了,它极力避免让人看清现实,看清真相,它让人远离危险。但远离了危险,也就远离了真相,无法触碰到内心深处的伤痕。

所以强迫会给人带来短暂的安全,而治疗反而是会给人带来短期的痛苦,而且是强烈的。所以治疗正是和内心的保护机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也因此会遭遇到强烈的抵抗与阻抗。

但如果不勇于逆流而上,那么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自己的人生到底被下了怎样的魔咒,而一直被束缚,被牵绊,不能活出自我。

继续往前走,透过患者苦心维系的虚假的人格,完美的面具,我们在里面会看到一个低头哭泣的孩子,他只是一个孩子,却不被爱,不被认可,他没有做错什么,却屡遭嫌弃。所以他也开始黑化,他也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他也认为自己真的如同身边的大人所说的那么坏,那么不可救药,那么不值一提。

而这个孩子实际上才是真正的他,而他所认为的那个完美的如神一般的人只是一个幻影罢了。如果说强迫症,或更广泛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有心理问题最深的机制就是他恐惧他自己,不敢直视真实的他,更不敢成为他自己。所以他才一直不敢向内看,才一味地向外寻求,他妄图通过一个完美的外在来忘记这个受伤的,不被爱的孩子,但无论他多沉浸在幻想当中,他总归逃不过现实,总归没法摆脱那个他最不想面对的“孩子”。

到此,我们不仅找到了强迫的机制——追求极致。也找到了追求极致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敢成为他自己。

在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中,真实的他是不好的,是不被接纳的,是不被爱的,所以他必须成为一个神,而不是一个人,才能生存,才能得到爱(就算这不是真正的爱),才能得到救赎。

在他的原生家庭里,人是无法被接受的,人是可耻的,是不应该的,只有成为神,才能被接受,不然就是无法被原谅的。

因为病态的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爱,所以最终他对自我接纳与爱也成了一种有条件的,他爱的是他的成绩,他的伟大,他的完美,爱的是外在的虚荣,他唯独不爱他自己,真实的自己。

并且因为他成功过,在特定的环境下完美过,被认可过,掌控过,他就误以为那就是他,他就是一个可以掌控万物的神。他活在这个虚假的自我与躯壳当中,不敢打破这一切。

但无论一个人如何成功,如何伟大,他依然是渺小的,这依然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毕竟一个人总会有失败,总会有丢人,总会有无法掌控的事情。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做到全能全知与掌控万事万物,最终他还是一个人,而永远都无法成为神。

他一直和现实在对抗,因为他恐惧。他恐惧的症状只是表层的恐惧,而内心最深处的恐惧是不被爱与不被接纳的恐惧。开始是他的父母,而后来是他自己,他也继承了病态的价值观,就算他做的很好,就算他优秀,就算他是一个还不错的人,但他依然会自卑,因为一个人再怎么努力也有缺点,也有不足,也会有失败,所以他虽然活在自以为是的自负当中,但内心深处却一直都没有真正的自信。

就算来治疗他依然心存侥幸,幻想不碰触这深层次的机制,而通过方法来缓解症状,那么就可以正常。而患者如此的心态也必然会和治疗师产生强烈的冲突,如果他能坚持过这段冲突期,有一天他会意识到,也许治疗师是对的,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在制造问题。

治疗并非闪电战,也并非有法术,治疗是需要一步一步帮助患者透过表面走到内心深处,透过纷乱的外在症状缕清问题背后的机制,通过机制发现内心深处的恐惧,明白自己一直都不是真正的自己,而自己一直都不爱自己,而如何活出自己,找回自己,才是治疗的意义之所在。

接纳的含义有多重,有接纳症状之意,也有接纳现实之痛,更是接纳那个受伤的孩子。

我想,这就是接纳更深层次的含义吧。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