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患:接纳自己,用生命去创造
浏览量:2166 发表时间:2024-02-04
接纳自己,用生命去创造
如果说心理疾患的症状是一种内心诉求扭曲的表达,那么,心理疾患的康复实际上就是一条走向与诉求和谐共处的路。而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如何接纳,处理和表达自己的诉求,又如何使它们得到合理的满足。而这是在一个对自己的充分的了解和深切的理解过程中实现的。而了解和理解必须建立在完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接纳当下、目前、完整的自己,也就是接纳自己的全部。试想如果我们都不能完全的接纳自己,又怎能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积极有效的改变呢?而接纳自己意味着面对现实。意味着接受所有我们想要和不想要面对的现实的存在。这会是一个艰难而残酷的过程,它也许意味着我们去感受自己从不敢表达的情绪,面对我们再也不愿面对的伤口,承认自己的挫败感或自我否定,同时也不得不接受生命与痛苦共存的事实。这些内心体验也许会在治疗初期激发出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有时患者甚至感到症状越发明显或更加频繁了。但需知往往症状暴露出来并不是件坏事。这就像是毒疮或疖子在拱脓。这种时候,尽量去接受这个过程,允许它的发生,不再试图压抑自己是有益的应对方法。我常对我来访者说的四个字是“放弃抵抗”。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个学习与痛苦共存的阶段。学习不把症状等同于自己生活的全部。曾经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师对我说过:“不要把对一件事的评价等同于对自己的评价,你的行为不体现你的价值。”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个人即是他个体的真实存在同时还意味着更多。有时我们过分的纠结于这么做对不对,这样是不是好。事实上任何一件事情(比如患上心理疾病)只是一个发生,所谓好坏对错是当这件事与我们相关的时候,根据它与我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判断的。行为也是如此,它本身是你对事情的反应付诸了实践,请问它能够代表你整个人,你的生命是好是坏,有否价值吗?
事实上,接纳自己就像是接纳一枚硬币。你不可能只要它的正面,而不要它的反面。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平行共存的,同时也正因为这种平行共存,它才成为一枚完整的硬币。人也是如此。所以当我们审视自己时,如果总在否定,就是只把关注集中在负面上。这样激发出的只会是更多的愤怒失望和消极。透过否定的视角,如何能看到希望和美好呢?相反的如果我们能以接纳的目光看待自己,认可自己的努力,承认自己的价值,带来的更多将会是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这也是我们面对改变时不可或缺的力量来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体验到一个逐步放下过去,原谅自己和原谅他人的开始。
最后,我要说到的是允许。允许自己做一些看似没有用却能给你带来真正身心愉悦的事。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不够好。还要允许自己有梦想。人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枯燥的,死气沉沉的,缺乏希望的。梦想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一定要去实现,而在于,它是人的心灵在残酷的现实外的避风港。它给我们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给我们的心灵提供滋养。它们不需要很切合实际,只要美好就够了。去培养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做一件想做很久的事情(比如舞蹈,歌唱,画画,文学,书法,各种体育运动,学习一门语言,烹调)让身体和心灵在这样的活动中去创造。创造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疗愈心灵的途径,原因之一是,它是我们内部自我创造过程的投影。如果说我们与心理疾病的抗争正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抒发。那么把这种抒发以创造的形式表达出来将是对痛苦极好的疏导。
以抒发和表达为目的的去创造,在这里重要的是创造的过程而非创造的结果。在创造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从中获得由衷的愉悦和满足,并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生命。如果说创造意味着未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能够创造的能力时,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总是被“未知”驾驭了。这样对未知的恐惧便会减轻,我们也同时获得了一种自信,即,哪怕外部世界有再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创造力找出新的应对和解决方法。这时,我们开始真正活着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是在等待里度过的。等一些人,等一些事,等待一种发生。我们的生命怀揣着心灵对真正向往的生活的呐喊,伴随着对真实的自我渴望得到实现的挣扎,却背起双手,沉默不语的,在拖沓的脚步中度过了。如果我们一直不敢迈出掌握自己人生的第一步,我们从未尝试把自己希冀的生活变为现实,哪怕我们等待的东西真的来了,我们却也会发现它并不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等的是一个理由,一个改变的理由,一个说服自己去改变的理由,而事实上这个理由只能来自于你自己的内部。所以,问问自己,我还要再等下去吗?允许自己改变吧,允许自己创造吧,允许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