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对心理咨询的常见误解
浏览量:2046 发表时间:2024-01-18
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常遇到一些误解,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误解,发挥心理咨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一)、心理咨询就是替人解决问题
来访者往往被现实问题困扰多时,因手无良策而前来寻求帮助。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是心理咨询的题中之义。但是来访者就可以如此被动,坐等咨询工作者一一给出解决问题的良方,或是干脆就完全依赖咨询人员将问题解决呢?不是。事实上,心理咨询特别强调不可能解决来访者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具体问题,而是特别强调来访者的自助意愿和努力,也肯定来访者有足够的自助资源和潜能,而咨询人员不过充当了助产医师的角色,不能替代来访者的“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心理咨询就是说教
这种误解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咨询工作者都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而大多数求助者,对心理知识缺乏,很容易让人想到他们有能力充当来访者的人生导师,负责为来访者规划人生、指点迷津的职责,在咨询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以此为荣、以此为责。如果说提供忠告和建设有违背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原则,那么说教就等同于把来访者置予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除了彰显咨询工作者的优越感之外,就只能是损害来访者的自尊心,来访者在初次咨询中受到说教,对心理咨询反感就不会有第二次再访的咨询。
(三)、心理咨询就是安慰、同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困境的亲朋友好经常予以安慰、同情,进而提出建议或忠告,这种助人策略和行为往往有一定效果。但在心理咨询中,这些策略和行为往往不被提倡使用、甚至有些咨询心理学家提出要禁用,是有道理的。因为,有的来访者,常常遇到一些不快的事件,内心受到委屈、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当时来访者内心会好受一些,因为有人理解、同情他,但是,也有自尊心强的来访者,他并不需要别人同情,只想要解决内心痛苦,如果咨询工作者仅依同情者、安慰者身份出现,就置来访者与助人者不平等的地位,不够尊重求助者,忽视了来访者的意愿和需要,有违心理咨询的宗旨和准则。
(四)、心理咨询就是逻辑分析
为避免咨询情感过分投入而不能自拔,有人认为咨询人员应该“超然事外”,保持自己立场,就事论事,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对来访者条分缕析,并顺理成章地提出建议。固然,情感过分投入而不能自拔将妨碍咨询进程,但如果就此杜绝情感投入,只是就事论事,哪怕逻辑再严密、判断再准确、建议再周全,其结果也只能流于空谈,完全忽视了来访者的意愿、感受和动力。
如果说以上四种误解容易从咨询工作者身上出现,下面两种是在学生群体,包括一部分教职工中具有代表性的误解。
(五)、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治疗
持有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治疗的误解者,主要是对心理咨询和心理上治疗两者的概念不清,从国内外学者,给心理治疗下的众多定义可以看出,与心理咨询一样,心理治疗也强调构建良好的治疗关系,强调心理治疗也是一个助人过程,强调治疗者的专业性,强调工作对象及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心理性。综合国内外文献及学者的看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在工作对象上,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心理正常的人的心理不健康者,心理适应与心理成长、发展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习适应、就业择业,交友爱情等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帮助对象往往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心理治疗主要针对心理不正常,具有心理障碍的人,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神经症、心身疾病等等,帮助对象多被称为“患者”或“病人”。2、在专业人员上,提供心理咨询帮助者往往被称为咨询员或咨询心理师,他们接受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心理治疗的提供者往往被称为治疗者或医生,接受医学训练或临床心理学训练。3、在干预策略上,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指导性、发展性,强调求助者潜能的开掘、人格的完善,利用求助者的自助,耗时相对较短;心理治疗则重视治病,重视人格的重建和行为的矫正,耗时相对较长,从几次到几个月,甚至几年。4、在组织构建上,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多在医院,诊所医疗机构中进行。
解除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治疗的误解,一方面,对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将心理咨询工作性质定位准确;另一方面,对求助者来说,分清心理问题的性质,有目的就医,及时矫治。
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年来,我们将心理咨询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采取以下做法:
新生入学,举行军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帮助学生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对面向全体学生能收到很大成效。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利用一切时间,建立一支有一定心理教育实践经验的专职和学生辅导员为主的兼职心理咨询队伍,利用一切时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咨询服务,有序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对在心理普查中发现有心理适应不良的少数同学进行个别心理知识辅导,早期于预,有明显效果,对于个别走进心理咨询室求助咨询的学生,遵循心理咨询准则进行心理咨询,都能收到良好咨询效果。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院建立学生心理协会,并指导各系部建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分会,在学生中开展各种健康心理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举办励志的心理学讲座,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如何建立自信心、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如何确立良好的职业心理,如何学会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等专题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
加强跟踪调查研究,对每一位入学的新生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普查,做到对每一位新生心理状况有一基本了解,便于了解他们在二、三、四年级时的心理变化特点,使心理咨询工作由等人上门咨询的被动局面变为主动、配合辅导员、班主任,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动服务。
“心病还得心药医”。有了心理问题,人们自然是想找心理医生矫治。但是,最好的心理医生不仅仅是合理用药,而且是用自己的心,用心理学专业技能帮助人,发掘人的心理潜能,解决人的心理冲突矛盾,达到人的心理健康,完善人格。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样他们就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学生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助。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自我保健的本领是大学心理咨询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践证明,几年来,学院招生数年年递增,到今年秋季,在校生达一万多人,没有发生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起的人为事故,而且学生毕业就业率逐年提高。一直保持在95%以上。综上所述,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