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也希望能够像一位普通人
浏览量:6099 发表时间:2020-11-24
小丑观感:如果可以选择亚瑟应该也希望能够像一位普通人一样生活吧
终于看完2019年享誉全球的电影《小丑》,虽然对很多情节仍然一知半解,但仍然惊叹于导演的匠心独运。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亚瑟对镜化妆,双手将嘴角使劲掰开,嘴巴呈现出大大的“笑口”,眼泪却混合着颜料滑落到脸颊,预示了这部电影悲剧的结局。
小丑是喜剧角色,为别人带来快乐,亚瑟扮演的小丑常常大笑,可是他的笑听起来 一点都不快乐,反而让人觉得很悲凉。亚瑟的笑是一种病态,一种控制不住的发笑。从亚瑟成长经历中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怪病”。
亚瑟的母亲佩妮患有严重妄想症,她领养了亚瑟(其实我不太理解为何佩妮有领养的资格)。小时候的亚瑟经常被佩妮的男友暴打,佩妮不但不阻止,还总是让亚瑟笑,她说亚瑟就是为了给别人(这里的别人或许就是指佩妮一人)带来快乐的,甚至给亚瑟起了个名字叫“Happy”,亚瑟的笑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佩妮自身精神心理状态不稳定,难以给亚瑟提供稳定、安全、持续的心理及生活环境,为了获得佩妮的认可,为了能够获得佩妮的“爱”,也或者是为了让自己度过痛苦的时刻,亚瑟学会了用笑来应对,甚至用笑来构筑自我,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给别人带去笑容,甚至自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成为喜剧演员,给别人带去快乐。这时候的笑是亚瑟的“外衣”,是亚瑟的“理想”,也是亚瑟与母亲的连接点。
消极的生活事件以及被强制要求积极的情绪表达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这种矛盾的、两级分化的冲突逐渐内化为亚瑟对自我和外界的觉知,亚瑟希望通过表演获得外界的认可,让人们快乐,让自己快乐,但是发现结果是自己和别人似乎都没有因为自己的天赋而快乐过。他很痛苦,他渴望关心和爱,渴望可以从幻想的客体那里得到认可、关心和爱。可是亚瑟用笑容面对世界,得到的回应一次次击碎了亚瑟的信念,击碎了亚瑟对自我的觉知。亚瑟的偶像莫瑞讽刺他的表演;亚瑟在公交上逗小孩,遭到小孩母亲的训斥;亚瑟怀着极大的希望找到托马斯·韦恩,想要从他那里寻求一点“父爱的温暖”,结果遭到对方贬损,并诉佩妮是精神病人;彻底击碎亚瑟的是他发现佩妮真的是精神病人,她的“爱和温暖”只不过是亚瑟的幻想,根本没有存在过,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所以他没有真正快乐过。
亚瑟“幻想”的破碎激发出潜意识当中的原始愤怒,他将愤怒转化为行动,并毁掉了令自己失望的客体,相继杀死了母亲、莫瑞和韦恩,最终成为小丑。
观影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心疼又揪心的体验,小丑曾经也是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如果可以选择他应该也希望能够像一位普通人一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