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爱与性的扭曲

浏览量:5284      发表时间:2019-11-15

爱与性

 

  【摘子:《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爱与性,人类纯真的情感与需要。但在当前社会文化的扭曲下,有时爱也不再是单纯的爱,性也不仅仅是本能需要的满足。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嫁的是一套房子,而非她爱的人;有人喜欢的是钱,而非与他同床共枕的人;有人爱的仅仅是一个人的美貌,而非这个人本身,凡此种种。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爱与性都已经慢慢变质,如果去追求内心中真实的需要,往往要面对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这种因社会文化而扭曲的爱与性,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的情况。但一个人因为内心中隐秘的,不为他本人所知的神经症的需要而扭曲了爱与性,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而这种因神经症的需要而扭曲的爱情观及对性的态度,则会对一个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毕竟,屈服于社会文化的选择,我们还能明白自己为何做这样的选择,但因为神经症的需要而扭曲了真我的需要,则会让我们做出很多连自己都很难理解的选择。我们会被这种内在的力量控制,无法自拔,一错再错。

一谈到爱,我们首先会联想到书本或电影中纯洁的情感,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百分百纯洁,任何情感都包含杂质。比如,就算父母之爱是一种伟大的爱,但其中也不乏养儿防老的需要,或把子女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父母之爱尚且不是百分百无私,爱情就更容易包含其它“杂质”了。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要追求绝对纯洁的爱情,毕竟这种纯洁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就像金无足赤。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因神经症的需要而使爱“变质”的部分。

神经症的需要会影响我们恋爱对象的选择。我们选择谁或不选择谁看似出于一种本能的偏好,或是一种偶然的缘分,但其中却包含着潜意识力量的参与。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人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往往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或容易一错再错。一位男性患者,他希望找一个关心他,爱他的,听话的老婆,结果却选择了一个独立又自我中心的女孩。婚后,他们陷入到了一种矛盾的纠结当中,因为他总是对她的行为不满,他总得不到他所希望的关心与体贴自己,但他依然不愿放弃这份感情。他自认为是放不下爱,所以他希望对方能改变。经过半年的“相互折磨”,对方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无望,所以他的情绪变得抑郁。即便如此,他还是幻想着她能改变,能变得如自己所想的那么关心、体贴,并且以家庭为中心。越这样幻想,现实对他的打击就越大,因为现实总是和他的幻想唱反调。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如此,为何他当初不选择一个温柔体贴的女孩?为何选择一个如此独立的女孩?他谈到,一开始不是没有发现这一点,也是因为幻想,他幻想结婚后一切会变得不同。就这样他带着幻想结婚了,但婚后的现实取代了幻想,结果他陷入到了无望的挣扎中。当我们深入分析他为何被对方吸引的时候才找到了问题所在:吸引他的不是爱。他爱的并不是妻子这个人,他“爱”的是对方的独立,有能力,及丰富的人生经历,而这些恰好是他所缺少的。或者说,选择她正好弥补了他的不足,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另一半来完善自我,来维系自负。就这样,通过另一半来维系其自负,成了他择偶的内在动力。所以他选择的并不是爱,而是满足自负的需要。

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神经症式的选择往往取代了因为爱而进行的选择,这种误把神经症的需要当成“爱”,结果只能毁掉爱。会干扰我们对恋爱对象的选择的神经症需要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选择完美,病态要求,维系自负,病态依赖,爱的逃避。

选择完美:病态自负者往往存在“选择完美”的倾向。如果是男性,也许会对外貌或是不是处女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是女性,则对个人素养、人品、社会地位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个人在幻想的世界中如果把自己当成超人,那么当然要找一个能够和自己匹配的“花瓶”,所以这类人比较容易成为“剩男剩女”,并秉承宁缺毋滥的恋爱哲学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他们常会说:难道一定要找一个人恋爱吗?如果找不到理想型,那还不如一个人过来得好。虽然表面上坚强,但他的内心却很脆弱。因为缺乏亲密关系,所以他的生活会变得孤独和空虚,就算身边不乏朋友或性伙伴,但却走不进他的心。即使他在人群中,也无法摆脱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孤独。

因为这种选择完美的需要,所以在现实中很少会有人吸引他,毕竟在现实中没有人能达到他所期望的完美。因此,网恋或异地恋往往具有某种优势。因为距离产生“美”——这种美不是来自于现实,而是来自于把对方美化。就算有一天他认清对方的真相,也不愿放弃这种美化。或者说,他爱的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自己幻想中的人。所以他不愿放弃美化对方的努力,如果放弃了美化对方,他就会立即对那个人失望。一位女性患者,就经历了两年的异地恋,虽然后来发现那个人不及自己想象中的完美,但她却依然抱着幻想不放。她固执地认为,后来那个“丑陋”的人不是真实的他,真正的他就是那个初次相逢的时候,留给她完美印象的男人。

一个人“胆敢”找一个完美的爱人,“潜台词”就是自己是足够完美的人。正是因为他一直秉承严格的道德标准来做人做事(有些人,在私生活方面会极为检点),所以他才要找一个处女。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足够高雅和脱俗,所以身边的男人她才看不上眼。就算是“钻石王老五”她也总能挑出各种各样的毛病,因为她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钱这么简单,钱仅仅是她众多标准之一。即使在地位和金钱这种可以量化的方面满足了她的要求,而素质及人品这种“飘渺”的东西,也绝难满足她的需求,毕竟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所有良好品质集一身的人。有时,他也会去恋爱,但对“硬件”的要求却很高。但相处了一段时间又很容易对对方不满,因为对方的“软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所以他也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挣扎。如果他的自负来自于战胜他人,那么他就会在对方提出分手之前放弃。这样总归可以逃避被抛弃的现实,总还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是我看不上对方;如果他的自负来自于不伤害任何人,并绝对“忠诚”和“专一”,那么他就不会先提出分手,只有对方提出分手他才能得以解脱。其实,他无意中把自己扮演成了受害者的角色,目的就是不愿损伤自己“好人”的形象。所以“爱”或“不爱”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如果他的自负受到破坏,如,得了一些传染性的疾病,或他有无法摆平的缺点,那么他的标准也会突然降低,降低到好像没有标准,只要能接受他就行。一位男性患者,因为得了乙肝,就降格和一个他并不中意的女同学谈了恋爱。后来他又因为不想把乙肝传染给女友(这违反了他圣人般的道德标准),所以就想取消婚约。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没有传染给未婚妻,他就会马上分手,之后再找一个“村姑”。

对于“选择完美”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对这种完美择偶标准的坚守,而是需要放弃。只有放弃这种对“理想型”的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爱情。当然,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放弃病态的自负,因为对“理想型”的追求,正是基于理想化自我的幻想。简单来说,因为自负来自于幻想,所以他需要的另一半也仅仅存在于幻想而非现实当中。也只有从幻想中走出来的时候,才能真正接受现实中的异性。

病态要求:另一半仅仅是满足其病态要求的工具,而非他真心爱的人。上文谈到过,因为病态自负的存在,患者就会对自己、他人及这个世界提出众多病态的要求及“应该”。但现实中的他人很难一直满足他病态的要求,而在爱情中他却可以披着“爱”的外衣,肆意地要求对方。

一位女性患者,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所以非常期望别人以她为中心、宠着她、爱她、关注她。正是在这种需求的作用下,她往往会把异性的关注当成“爱”,所以她经常会“爱”上一些不适合人,比如,有夫之妇。此时,对现实的理智分析对她已经不重要,她需要的仅仅是被关注,被喜爱的感觉,为了这种感觉,她往往会“奋不顾身”。而有时她的需要太过强烈,不允许他人的一点忽视和远离,他人必须要无时无刻不关注她,为她着想。但这又是现实中的男人所无法做到的,毕竟一个人无法对另一个人关心得无微不至,滴水不漏。所以,当他人没有做到她所期待的关心与爱的时候,她就会变得愤怒和不满。这种情绪又会很快地破坏了她的“爱情”,所以她的爱情都很难长久。从中我们会发现,她的“爱”来得快,去得快的原因在于:她一直在寻求被关注与重视的感觉,而不是爱本身。

在生活中也常发生这种情况,一方为另一方付出很多,但另一方依然不满足,依然觉得对方不够爱自己,不够关心自己,甚至怀疑对方对自己的爱。有这样一位女性患者,她的爱人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依然不满,经常委屈地哭泣。后来发现,从小她就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获得了太多的爱,所以她把这种对爱的渴求,无意识地转移到了婚姻中。所以不是爱人做得不够,而是她要求的太多,当对方没有满足其病态要求的时候,她就变得不满及愤怒,随后又会陷入到抑郁之中。

当我们责怪另一半不够体贴,不够关心我们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是对方做的不够,还是我们要求的太多。理智地思考这一问题,才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维系自负:当患者的自负受损的时候,“另一半”就可以成为一艘救生艇,就可以成为他的“心理医生”,帮他度过难关,帮他维系自负,维系其理想化自我的幻想。

一位女性患者,从小成绩优秀,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她一心考研,但努力了两年却没有考上。此时她的年纪也大了,家人也开始关心起她的婚事,但因为她对学历及个人素质要求很高,所以相亲数次未果。最后她终于找到了一个研究生毕业,不吸烟、不喝酒的男人,高高兴兴地结婚了。但婚后很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她发现了对方很多的“陋习”,所以最后不得不以离婚收场。其实这一结果从开始就可以预见到,毕竟她找的不是爱,而仅仅是利用对方的研究生学历及“高素质”来弥补她受损的自负。

虽然在爱情理论当中有一条“互补论”,但刻意地寻求互补,其中就可能存在维系自负的影子。如,自己不善于社交,那么就找一个开朗的;自己没有学历,那么就找一个有“文化”的;自己不够“阳光”,那么就找一个“阳光”的来带动自己;自己能力有限,那么就找一个能力强的;自己长得不够好,那么就找个长得好的……当然不能说互补是一种错,但把互补当成一种爱或不爱的理由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警惕:当“条件”凌驾于“爱”之上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来评估我们爱的到底是对方,还是仅仅是利用对方的“条件”来维系自己病态的自负。

病态依赖:顾名思义,患者找寻的同样不是爱,而是一种“依赖”:通过依赖获得神经症需要的满足。

当一个人被自负驱力控制的时候,就会对自己提出各种“非人类”的要求。如,他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有不完美之处,不容忍自己被他人否定,必须博得所有人的好评……当他自觉无法完成这一切的时候,就会急需一个“助手”帮自己来实现。所以他需要依赖另一个人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自己做选择,帮自己拿主意,替自己面对恐惧,以找到安全感,而且他也需要那个人无微不至地关心自己或服从自己。这样,他就可以不必面对现实,不必面对失败,不必面对恐惧,就可以继续生活在自负的幻想当中。一位女性患者从不敢自己拿主意,虽然每次她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但她就是不能够自己下决定,每次她都会征求老公的意见。如果老公说的和她想的一样,她就会很高兴;如果老公说的和她想的不同,虽然她不高兴,不过依然会按照老公的建议去做。不仅如此,她也是一个害怕迟到的人,所以每天她总是很焦虑,但当有人和她同行的时候,她就不担心了,因为这样就有人帮他“背黑锅”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仅仅是通过依赖他人来逃避责任与失败,当失败来临的时候,她总可以为自己的失败找到“替罪羔羊”,她就可以继续“独善其身”了。所以,这时的他人仅仅是其维系自负及逃避现实的工具。

其实“恋父情结”与“恋母情节”大多也产生于此,他需要一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可以得到无微不至的爱,他还可以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所不具备的品质,进而完善自我。一些年长的人正好可以满足他这一病态的需要,这时的“爱”,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一位女性患者,总是被比他大十岁左右的人吸引,她谈到是小时候缺乏爱。但后来分析发现,她被年长的人吸引的真正原因是:她往往会美化对方身上所具有的优点,而这一点恰好是她所缺少的,所以她可以通过和他的交往来“摄取”养分,进而提升自我,并且得到她所“欣赏”的人的肯定和接纳,也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自负。因为年长的人可以维系和稳固她的自负,这成了她“恋父情结”的内在驱力。

病态依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减轻自恨。但可悲的是,越需要“爱”,现实中就越得不到爱。越想快点找一个人来结婚,就越难找到结婚对象,就算找到了也会很快分开。如此渴望爱的人为何得不到爱?如此渴望婚姻的人,为何往往会更加容易失去婚姻?答案就是:他要的不是爱,同样也不是婚姻,只是通过爱及婚姻来解决自己内心中的挣扎。但爱与婚姻仅仅是它们本身,无法通过它们来解决一个人未解决的内心冲突,所以就算他得到爱或婚姻,也总是会失望。所以,必须要放弃这种通过“爱”来拯救自己的努力,因为那样只会让你失去爱,并且也无法得到你所期待的“拯救”。

爱的逃避:当病态自负者的自负受损,当病态自卑者陷入到严重自贬的时候,就会逃避爱。虽然在普通人眼里他其实条件还不错,但因为他的自卑与自恨,所以他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因为没有接纳真实的自我,所以他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等我好了再说吧!”

就算他遇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不会去主动争取。所以他会错过很多机会,又因为错过了这些机会而更加自我否定。当年,我就一直在逃避爱,害怕遭到拒绝,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不敢争取。越是逃避,越看不起自己,同时就越加幻想等有一天自己好起来会如何。但后来我终于明白,不去争取永远无法得到爱,不面对现实将会永远活在“有一天”的幻想当中。

 

不仅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上,在爱情与婚姻的进程中,神经症的需要也会破坏两个人亲密的关系——病态自卑者极其害怕失去对方的爱,而病态自负者则会对对方极为挑剔与不满。有时,因为“选择”就是错(满足神经症的需要,而非真我的需要),所以最后两个人也很难会幸福。“源头”的错误,也就更容易导致最后分开的结局。当然,如果他的自负来自于维系一种表面完美的婚姻,他也会选择固执地坚守,不是因为爱,而是害怕破坏他完美的形象。一位中年女性,她的爱人有了外遇,都已经到了大张旗鼓的程度。她很担心在街上或商场里会遇到爱人和那个女孩在一起,怕自己会尴尬地不知所措。她已经试图挽回爱人的心,但爱人根本就不买她的账。按说,到了这一步最好是离婚才能解脱,但她却一直苦苦地支撑。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朋友和亲人面前维系一个成功女人的形象:工作顺利、家庭幸福、孩子争气……所以她不允许自己苦心经营的“完美女人”的形象受损,因此,她宁愿活在痛苦中,也不愿面对现实。

 

性是爱的表达,有时性也会成为获得爱的手段。当患者把性等同于爱的时候,他就会对性特别着迷。当一个人缺乏自爱的时候,就很难获得真正的爱,所以性就成了获得“爱”的捷径。一位女性患者,她非常需要“爱”,但因为自恨,所以她因此缺乏去爱人的能力。因此,她对性就非常着迷,有时会轻易地和异性发生性关系,虽然她得到了性,却没有因此得到她所希望的“爱”。第二天早晨醒来,当她看着躺着身边的陌生人就会感到恶心,当想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也会有想要吐的感觉。即便如此,她依然对性如此着迷,性虽然无法让她得到真正的爱,但性却可以在两人相拥的那一刻,让她找到短暂的,类似于“爱”的感觉(一种被他人接纳的感觉)。后来经分析发现,她恨这个现实中的自己,却又无力摆脱,所以她急于希望能够通过被他人接纳以消除自恨。此时,她已经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只能通过性来换取爱,但越是通过性来换取爱,就越容易让她失望。因为她已经扭曲了爱的真意,所以她一直没有得到真爱。

性不仅可以成为获得“爱”的手段,它还有更广泛的作用。下面就简单谈一下其它常见的类型:性与征服,性的禁忌,生命的意义。

性与征服:性有时意味着征服,所以性对象的选择,性对象的数量,都可能会无意中成为一个人维系自负的手段,同时,性也意味着被他人接纳,这时性就会成为一种消除其自恨的途径。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男主角费洛伦蒂纳•阿里萨,当他被女主角费尔米纳•达萨拒绝后,他就开始用性来当作疗伤的解药,以获得“自由”。后来连他的母亲也越来越认不出他了,他变成了一个“猎人”——通过获取性来缓解自恨的猎人。之后他又努力成为一个富人,这也成了其消除自恨的一种努力。虽然他最后变得富有,但内心深处却依然孤寂;虽然他不缺女人,但却依然缺少爱情。他活得再也不像自己,而是一味地通过财富与性的获取来缓解内在的自恨,所以他并没有真正地活。电影中的剧情也经常会在现实中上演,当一个男人或女人受到深爱的人的背叛的时候,就会突然变得不再相信爱情,而变成一个“施虐者”。他(她)会开始玩弄感情或极为轻浮,其中也隐藏着通过性来报复,或通过性来维系自负,摆脱自恨的目的。

性的禁忌:性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但有时它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尊严”与“人格”。如果一个人的自负是来自于塑造一个完美无缺的自己,那么在性的态度上就会变得“上纲上线”。因此,他会逃避性,恐惧性,害怕被其“玷污”。所以他无法原谅自己会有手淫、一夜情,及其它与性有关的想法及行为,因为这有违他“纯洁”的形象。有时,他也会恐惧婚前性行为或与一个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未来的人发生关系,因为这有违他圣人般的“道德感”。有时,他会极为忠诚,不是因为爱对方,而是他不能触犯他内心中的“法律”,所以在忠诚背后依然隐藏着自私的心,依然是为了忠诚而“忠诚”,当他触犯了其内在“法律”的时候就无法原谅自己。一位女性患者因为一次婚外性行为而一直无法原谅自己,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近十年。一开始她表现为无法原谅自己的行为,但后来演变为“是保守秘密,还是告诉老公”的内心冲突之中。她谈到,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她就会因为写错了一个字,而把整页纸撕掉的行为,但这次是人生写错了“字”,她却不知道如何撕掉“这一页”。一次婚外性行为给她带来如此大的困扰,其实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她对自己的要求,或者说她的行为仅仅是违反了她内在的“法律”,违反了其高尚的“道德观”。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时的“性”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性,而成了一种维系理想化自我的手段——通过性的“忠诚”来维系自负,通过性的“纯洁”来找到高人一等的感觉。她纠结是否要告诉老公,其实隐藏着两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一种是通过“诚实”来洗刷污点,一种是不能伤害他人的崇高“道德感”。虽然“诚实”可以弥补她的污点,但这种“诚实”又会伤害老公,她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所以一直纠结,最终陷入到抑郁与强迫之中。

生命的意义:用性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性成为一个人能力的证明,生命的意义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性能力。因为,此时的性已经肩负起本不该它来承担的责任,它已经不堪重负。欧文•亚罗姆的著作《爱情的刽子手》“寻找梦的主人”的章节中,就介绍了一位因为性问题而来做治疗的患者马文。退休后他的性能力就出现了问题,在后续的分析中发现:因为童年父亲被排斥,身为老幺的马文成了母亲的“伴侣”——他必须陪伴母亲出席所有的社交场合。他和母亲的关系太独占,太亲密,亲近的时间维系太长,所以为马文的异性关系埋下了俄狄浦斯情节的种子。后来,他把是否被异性接受当成自己价值的来源与存在的根基,无意识中把妻子当成了女神,而性就成了安抚她的手段,同时性也成了和“女神”合二为一的途径。因此,他特别喜欢口交,当他陷入惊慌时,口交成了他的良药,就好像他成了她的一部分。所以性已经成为了生死攸关的大事,他的存在与否就取决于是否能与这个女人合二为一。难怪性会变得那么艰难,性理应是表达爱意、愉悦的事,而不是用来避开危险。所以这时的性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性,而成了免于恐惧,寻找自我价值,面对死亡的“法宝”。“性若变成这种定义,任何人——当然也包括我——肯定会有障碍”亚罗姆说。

当然,性的作用不仅仅是上面谈到的几点,因为一个人神经症的需要,性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本能需要的满足,其功能往往被夸大,不仅用来释放性紧张,而且也释放了多种非性的精神紧张。

从中我们会发现,爱与性的困难仅仅是患者所有神经症障碍的一种表现而已。有多少种神经症的需求,就有多少种被扭曲的爱与性的形式。当爱与性成为一种达成神经症需要的手段的时候,它们就已经不再是它们本身了。只有停止自我的战争,只有放弃对理想化自我的追求,才能回归真我,才能找回真正的爱与性。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