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心理治疗:一切就是“惊醒梦中人”

浏览量:4212      发表时间:2016-01-26



求治的人寻求的是方法,而治疗师传授的是态度。

 

因此,患者与治疗师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矛盾性,而尤其在中国更为显著——毕竟一切都太急功近利了。而心理学也在迎合着患者的口味,各种号称神奇的方法,神奇的发现可以快速有效地帮患者去除症状与病患。在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默契下,各取所需,各怀鬼胎的进行着所谓的治疗。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赌徒输光了钱,或快输光了,那么他去寻找“大师”想必潜意识里是为了学会高明的赌输,这样就可以东山再起。如果“大师”试图教会他更高明的赌术,想必赌徒会很开心,如果“大师”劝赌徒戒毒与罢休,想必赌徒会失望,认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大师,并对大师开始失望起来。

 

其实这个例子和心理治疗如出一辙。而大师的地位也如此尴尬,教对方赌术只会让对方越陷越深(况且大师也不是赌神,也没有神奇的方法),不教对方赌术,对方又会对大师失望,大师劝告赌徒的话,也会被对方当成耳旁风。

 

比如,有口吃,脸红,手抖,失眠等问题来治疗的患者(当然可以涵盖所有求治的患者,及各种奇怪的症状,在此举这几个例子就是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当然他求治的动机是为了去掉症状,这样就可以变得“正常”或和正常人一样。当然他期待治疗师有高明的方法,他只要按照这个做就可以摆脱这些让他痛苦的症状,此时,如果治疗师宣称有如此的方法,那么他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一个“蜜月期”。但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治疗师的方法一个一个的失效,患者会越来越不安与焦虑,从崇拜会变成失望,进而变成愤怒,认为治疗师欺骗了他——所谓的方法并没有帮助他去掉各种症状。他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会继续寻找“大师”之路。

 

但这样是对的吗?

 

估计只有患者(赌徒),穷途末路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反思这个问题把。在他看到希望的时候,或相信会好起来的时候,在“大师”所谓的治疗方法里面团团转的时候估计是不会反省自己的把。

 

正如一位女性来访者因为人际问题来求治,在人际中她总是很紧张,不自信,当问道自己哪里不好的时候,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谈到问题就出在初中的时候一些同学不喜欢她,结果她就变得很不自信,认为一定是自己哪里不好,结果她就刻意地改变自己“很二”的性格,变得文静和乖巧,就算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他都不放松,因此生活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来治疗她希望在我这里可以找到去掉紧张的方法。

其实她的紧张是来自于,担心别人不喜欢她,所以她上一位治疗师就试图让她相信或寻找证据别人是喜欢她的,进而来抵消自己的担忧和恐惧。看起来这无可厚非,看起来这样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但万一,我是说万一,真的有人不喜欢她,一味地相信别人喜欢自己,那么这不是一种自欺?并且人活在世上总会有不喜欢我们的人,这是现实,一味地要求别人要喜欢自己,这难道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所以一味地把自己变得“可爱”,一味地相信别人是喜欢自己的,不是会让自己越来越脱离现实?

 

另一位来访者因为担心自己“不正常”来做心理治疗。因为在十年前生孩子后引发了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躯体不适,之后到医院诊断为抑郁,吃了半年的药物好转。但今年却因为皮肤过敏一直都不好,到医院进行了激光治疗,但因为打了麻药,所以又引发了心悸和失眠的症状,虽然躯体症状已经好了很多,但她内心依然非常的焦虑,因为她担心自己会再次“抑郁”。所以她每天都关注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而也在和自己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关于“正常与不正常”的斗争。她来做治疗当然很喜欢听到她无病的保证,或希望我有神奇的方法可以帮助她治好“抑郁”。因为我也有过抑郁的经历,所以她也很感兴趣我是如何走出来的。但看过我写抑郁的书的读者应该会知道,担心自己是否有抑郁的人不是真正的抑郁,而是一种焦虑,一种恐惧的状态。抑郁的典型症状是绝望而非焦虑。所以,可以断定该患者是“焦虑症”而非“抑郁症”,如果非用一个“症”来扣帽子的话。说的更通俗一些她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之中。

她来求治当然是需要寻求“定心丸”,一种确保治好她的方法,一种给她正能量的保证,一种消除她担忧的正面的结果。当然,心理治疗是有很多关于治疗抑郁的理论和方法,如果不假思索都可以用在她的身上,比如运动,比如积极自我暗示,比如咨询师对他无病的保证……想必,这些都会让他暂时的感觉好受些,我是说暂时。当患者和治疗师的“蜜月期”一过,她依然鸡蛋里挑骨头般地在自己身上发现任何“不正常”之处的时候,想必这些方法都会统统失效,她又会陷入到之前的恐惧和焦虑之中。但不给他“定心丸”也同样不行,因为他来就是为了寻找定心丸,不给他定心丸,估计他又会对治疗失望,进而不再进行治疗。

 

对,还记得有一个强迫的患者,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被打了就不对劲了。简单地说就是他不能被同学拍肩膀,不能开玩笑碰到他的身体,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脑袋和眼睛。所以他害怕一切尖锐的物体,毕竟弄瞎他的眼睛就完蛋了。同样,篮球一类的也绝不能碰到他的头,毕竟如果把他的聪明的脑袋弄傻了怎么办?这个世上不就少了一个天才?天才,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他告诉我,天才怎么够,我想成为的不仅仅是天才而是宇宙的霸主。这“志向”何其远大,比当年我们要解放全人类都要胜过百倍千倍。但事实证明,如此“霸气”的大志,往往会把自己和自己的人生搞成笑话。这不,他已经把自己搞成笑话了。

当我指出这不靠谱的时候,他和我谈到了过去他如何之成功,比如小学的时候是大队长,中学的时候奥数得奖,高中的时候是学校的主持人,他的履历真的是堪称完美,直到发生这些症状。当然,他花钱来治疗是为了去掉这些症状,寻求安全的保证——他不会瞎掉,也不会傻掉。这样就可以继续飞黄腾达,一日完成他宇宙霸主的美梦。因为我们压根不在一个波段上,所以在妈妈逼迫他做了两次治疗后,我就再也没见他了。

半年后的一天,我又见到了他。他说他已经好了,已经不恐惧了,已经不担心脑袋和眼睛的问题了,但倒霉的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害怕狗,因为当狗从自己身边走过的时候他总是不确定是否被咬到,到家里就需要不断地检查。当问道上一个问题是如何好的时候,他谈到因为他在本地找了一个治疗师,治疗师告诉他不用担心,因为人是有感觉的,如果脑袋和眼睛真的被碰了,是有感觉的,要相信自己的感觉(他之前为了验证自己脑袋是否被碰到,都想调学校的监控来查看),被治疗师这么一说,他放心了一些,对脑袋的担心减轻了许多。但现在却开始对狂犬病开始敏感起来,因为这个有潜伏期,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当问道为何如此害怕死的时候,他谈到现在的自己已经改变了,已经不想成为宇宙霸主了,这个似乎不靠谱,他的目标已经变成:考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当明星,之后当商人,之后从政……所以死亡成了一件打破他这美好计划的“坏蛋”,正如之前伤到脑袋和眼睛妨碍他成为宇宙霸主一样。

其实,我可以一直这样写下去,毕竟症状表现可能不同,但治疗动机却是相同——去掉症状,那么我就可以做我想成为的人,过上我想要的生活,体会我应该享有的人生。

患者只是一味地执着,而不懂得停下来;只会一味地寻求,而不懂得反思;只会一味地“希望”,而不能领会“绝望”的真谛(参见我“希望与绝望”的文章)……只会因此一步一步,步入深渊!

有时患者也知道自己过于执着,也知道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可能无法达到,也知道自己的症状也许就是人之常情,但他就是无法放弃,其中的关键就是“应该”——我应该是怎样的人;我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我应该被人喜欢;我应该比别人强;我应该活到80岁等。在如此之多的应该之下,患者只会一味地寻求更高明的“赌输”来维系他的“应该”,却不肯花时间来醒悟“放下”,就算他嘴上会说放下,放下,但实际上他此时的“放下”也仅仅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而非真正的放下。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一位患者给我写的信及我的回复:

 
你好王宇老师,我是患者李新(化名).我今天因为心理问题非常的难受.我想把我这几年通过治疗和结束治疗的一些心里话跟您说一下.

从三年前我初四的时候,因为班里女同学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玩笑说完我们笑了,但是她当时就还在看着我的眼镜,就是对视.我当时那个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就紧张起来了.表情就开始出现了颤抖,不自然.这时候我心里就在想: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笑完还看着我呢?我就是怕让别人一直看自己.其实说白了,我现在感觉就是我的不自信,自卑 脸皮薄 很在乎别人看法的性格.从那以后,我就苛求自己,如果她再看我,我可不能再跟上次一样,慌张,表情不自然了.结果越来越泛化了.初四毕业吃饭在餐桌上一人说一段话.那时候我就开始很紧张了.我心里在想:我如何把这段语言表现到最好,最完美.如何让别人听着没有一点瑕疵.结果我就想出来一段话.在我表达的时候.可能是心里压力太大,我说话都颤抖了,声音都有点失声了,表现的很差劲.从那以后我就非常胆怯这样的公众活动.我怕我表现不好让别人耻笑.又因为我初四毕业跟同学有点矛盾,我就没有出过门,一直憋在家里玩电脑.让他们觉得我有多清高.可是当我再次出门,踏上高中学校的时候.我发现我整个人都变了.变得不会笑了.

从那以后,渐渐的我发现我自己已经不正常了.我就开始上百度搜,于是我就认定我属于社交恐惧症了.我也想过自我解决,但是都没有成功解决社恐.我之前也接受过森田顺其自然的疗法,也接受过您的疗法.但是依然没有如我所愿.之前在做治疗,我可能不会说它是疗法,它是病.但是在我现在看来,它就是一种病.以前不管是森田疗法还是您说的话.我每天出门前都得回忆一下,调整好心理状态再出门,这个心理状态就是:我要接受恐惧,我不能在乎别人的看法.我要接纳它.如果不调整心理状态,我整个人在面对社恐那一霎那的时候,我就惊慌失措了.说白了 这不是跟之前没治疗一个样吗?该压制还是压制.我现在已经感觉到我调整状态也好,不调整也好.它最终还是存在了,还是没如我所愿.我还是没有治疗好.离开这些方法和道理,我还是跟三年前的我一样,没有进步,没有成长.我还是三年前那个惊慌失措,不敢面对恐惧的我.

 总之我有一个感觉,我可能这辈子都好不了,也根本没有痊愈这个说法,我不可能每天都指望着森田或者您说的道理活着,这样本身我就是在用方法跟他们交往,跟他们笑.我现在感觉这样太累了.我什么都不想做了,不想出门了。求老师给我一个意见.(其实这样我还是在向您要一个解囊,一个方法..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我现在)    

 
王宇回复——正如你说说,一切都成了方法,就算是治疗也是如此。但一切方法都是为了帮助你接受自己和面对现实而存在的,如果这些都成了你逃避现实的手段,当然都成了“方法”。

所以放弃“方法”是好的,但逃避一切,并不是方法。

所以我没有锦囊,只希望你能赤裸裸地面对现实本身,而不是通过“方法”来逃避,而不是通过直接的回避来逃避。直面现实,直面这一切你本该面对的自己。

当然没有“方法”你会很痛苦,也许“方法”成了你的解药。但痛苦其实不是坏事情,就好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如果没有它,想必孙悟空也没有办法大彻大悟吧。所以痛定,才能思过。如果说方法和锦囊,这是我唯一能给你的吧——去直面现实,去承受这一切的痛苦。

放弃你一切的小花招吧(诸如,压制紧张,努力表现的好,或用治疗及书上的话来安慰自己等),这些小花招无法吧你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人,也无法让你表现的如你所期望的那么“完美无缺”。小花招只能让你继续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而无助于你早日“悔过”。

切忌,赤裸裸地去生活,不带任何隐藏和手段。希望此种“无为”,可以让你早日成为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幻想中的完人!
从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执着”,而方法和治疗只会被他利用,成为他追求荣誉,维系自尊,赚取面子,获得成功,成为人中龙凤,成为人见人爱的手段。如果一味地沉浸在方法的层面,只会让患者更加病入膏肓,虽然一开始他会很感激治疗师和他“并肩作战”。

所以患者讨厌我(参见:我不是在辩解一文),因为实话和现实,总是让人讨厌。正如一本心理学经典著作《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中的一个患者所说的话:现实,这可怕的现实!

正如《皇帝的新装》,一味地顺从和维系,总是会让国王高兴,但如果没有那个男孩,想必这个国王永远也无法意识到真相。但一些人却一味地逃避现实,虽然他也知道自己正如皇帝新装里面的国王一样的可笑,但他依然“不死心”。

“不死心”是一个关键词。也就是“不甘心”。

毕竟之前他维系了优秀和优越,他在人前表现良好,他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在做事和做人两方面都维系了他的虚荣。所以突然让他失掉这一点,当然他就好像落魄的贵族一样依然想要“反清复明”。关于他不死心的深层次动机,我将在下一篇关于恐惧的文章中和大家剖析,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好,言归正传。方法和态度,用了很多篇幅来抨击方法,那么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没有方法,治疗能给我什么,我花钱治疗的意义又在哪里?


其实治疗的真谛在于帮助患者:活的真实,面对现实!

所谓活的真实,就是要活出本来的自我;所谓面对现实,就是要面对真实的生活,不能一味地活在自己的“乌托邦”之中。

因为童年的种种遭遇,或冷漠,或苛责,或过度溺爱,或父母本身就存在神经症的特征,那么就会让一个人不喜欢,不能面对,不能接受一个本来的自我,那么他就会逼迫自己变成一个,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父母所接纳和认可的人。当他长大之后就会来“讨好”周围的人,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他人被社会所认可的人。这也就是“我应该是怎样的人”的来源。当塑造,维系,伪装成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活法的时候,他注定会恐惧现实,恐惧现实中的自我,因为一切都来自于“苦心经营”,一切都来自于“潜伏”,因为他一直在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及其恐惧原形毕露,他及其担心乌托邦化为虚有,他也不能接受自己赤裸裸地,不带任何伪装和防护地生活在人群之中……

说的有点复杂,简单点说就是放下面具,活出本来的自我。当然最直接的就是接纳症状的存在。

回到上面我们谈到的几位患者,对于第一位社恐的女性患者,他首先需要接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的现实;对于第二位担心自己不正常的患者,他需要承认自己有不正常的可能;第三位强迫症患者,他需要面对自己的智商,前途,命运,也许不是自己想象的美好,直面“万一”和“意外”的发生。

这是治疗的第一步,当然不是全部,但在这一步就会遇到强烈的阻抗,毕竟他花钱来治疗就是为了去除症状,而我所谓接纳症状的理论,其实很不符合他的胃口。所以他可能不会来第二次,他可能继续寻找所谓高明的方法,他可能会怀疑我的专业性,他可能对治疗失去耐心……


但也许有一天他会明白,正如我的很多患者,当他历尽艰辛也没有找到高明的“方法”的时候,也许他会想起我当初给他的“锦囊”。当然也有的人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宁愿自欺,他宁愿一辈子逃避,他宁愿死掉,也不愿意接受症状,面对自己;也不愿意活出本来的自己,活在真实的生活之中。。。。

所以我不能给患者方法,我能给他的只是分析、陪伴和提醒,以促进他的早日“醒悟”,而并不是继续“执迷不悟”,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惊醒梦中人”,而不是帮助他继续活在自己的梦中。。。。。

最后以王学富老师的一句话我欣赏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送给那些依然在寻找“方法”的人:“我就在这里,叩门即可!”。我扩展一下这句话的意思,那就是,真实的你就在面前,无需苦心找寻,面对他即可!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