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过,死亡便是归去或归来
浏览量:7038 发表时间:2018-04-05
我们真正地爱过,死亡便是可选择的归去或归来
清明又至,跟往常一样,上坟,扫墓。
这个祭祀的日子,不由得想起去年年底热映的《寻梦环游记》对死亡的别样解读,死亡并可怕,遗忘才是最终的告别。
The real death is that no one remembers you in the world,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只要你爱过,被爱过,被怀念,死亡便不再可怕,就如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每个团聚的日子,都能回家。
关于死亡,这是一个多么意味悠长温暖美好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开始,成长便变成生命的主题,先是各种器官发育,然后学说话,学走路,学文化,长大以后追求权利、财富、地位,追求健康、快乐,我们千辛万苦又孜孜不倦地各种成长,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一生最终追求的是母亲子宫里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安全融和的状态,来时的路再也回不去了,可是那种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的感受给我们带来全能的幻觉,给了我们想要的安全感。而这些感受,我们定义为爱。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两大驱力,除了自我保护和繁衍壮大的生本能,还有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睡眠与死亡的境界与人所来自的温暖平静的子宫环境相似,所以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这就是死亡本能的来源。
这样,我们从出生开始,关于生和死的焦虑和恐惧注定相伴一生。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也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关于死亡的故事。男女主人公人到中年,均已婚,相遇后彼此疯狂吸引,最后殉情服毒相拥而死。日本的文艺作品大都压抑深重,这部小说也是如此,尤其惨痛的结局也让人十分的心塞。爱情与亲情、婚姻与道德的两难,同时在拷问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之外,是否也在阐明,男女的爱是最能体会到全能的爱,可以不管不顾,抛弃一些。不管是少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人到中年的久木和松原绫子,都决绝地走向了死亡。
太热烈的爱,也许只有死亡让它永恒,让彼此对方心里永生。就像小说中关于瀑布的意向描写,冷与热,动与静,高与下,突破与约束,极端的二元对立中,没有中间的选择。
这样的爱,终归是有人格发展缺陷的不成熟的爱。
弗洛姆曾说过,不成熟的爱,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句话其实是在说,不成熟的爱,没有你,我活不下去;而成熟的爱,是没有你,我也很好,但是因为我爱你,我愿意接纳你陪伴你一起探索生命的过程。
我喜欢悠久绵长的爱,带来的是宁静平和喜悦,这才是真正爱的样子,不惧死亡。
美国的一部电影,我忘了名字,讲的是一对老夫妻。两个人相伴一生,房子里每个角落都是岁月的印记,陈旧的家具,书房满墙的书籍,客厅墙上孩子们成长的照片。妻子好像名字叫艾玛。艾玛癌症晚期,几乎卧床不起,每日都在痛苦难忍的疼痛中度过。片尾,老人像往常一样细致地给艾玛做了全身按摩,艾玛在疼痛中慢慢平静下来睡着了。凝视熟睡的妻子一会,老人拿起枕头死命的往艾玛头上压去。艾玛不再挣扎后,老人向自己头部开枪。
同样是选择自杀,可这部电影带给我深深的伤感后面,是对爱、对尊严的活着或者死去的敬意。
今日清明,以一首据说在美国广为传颂《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作为挽歌,死者安息:
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睡去
我化作千风,吹拂过那辽阔的天空
在冬天,化作钻石般闪耀的白雪
在秋天,化作金色的阳光照射成熟的麦田
我就是那秋天温柔的小雨
每当清晨你安详地醒来
那些振翅高飞的小鸟
都是我的踪迹
每个夜晚你凝望天空,我都存在于星光中
不要在我的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从未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