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好文推荐

拖延可以促进创造力吗?

浏览量:3901      发表时间:2016-05-18

拖延可以促进创造力吗?


文:曾子芩

拖延可以促进创造力吗?
提到拖延(procrastination)这个词,想必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纠结、痛苦、压抑等带有明显负性情绪的词汇吧。拖延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是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呈现的:当还有两天的时间就要交工作或者学习报告的时候,你一个字都还没写;当会议就要开始,你却迟迟不肯踏入会议室;当你看到同事或同学做事有条有理,你很佩服他们并希望想变得跟他们一样,但你内心深处却认为自己做不到;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你内心的小宇宙才会爆发,你只会在“非做不可”的威迫下采取行动……
似乎拖延带给我们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已经变成人们生活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诅咒”。超过80%的大学生患有拖延症,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经常通宵写论文以及准备考试 (Klingsieck, Grund, Schmid, & Fries, 2013)。而20%的成年人表示自己是长期拖延症患者 (Choi & Moran, 2009)。尽管拖延被认为是高效率的反义词,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心理学系的Adam Grant教授却认为拖延有可能成为创造力的温床。
许多年来,Grant教授曾经相信那些值得我们花费精力去做的事情应该尽量早点去做。在他的博士生涯期间,他曾提前了两年提交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本科期间,他每次都是在论文截止日期前的一个月就把文章写好。对于他这样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心理家创造了一个术语:pre-crastination(赶早症)。
Pre-crastination是一种与procrastination截然相反的状态;它是一种立即开始一项任务并尽快完成它的冲动。如果你是一个赶早者(pre-crastinator),那么任务的进展带给你的将是愉悦的享受,而拖延带给你的将是无尽的痛苦和悔恨。当一堆未读的新邮件出现在你的电子邮箱而你无法立刻阅读并回复它们的时候,你将会感到生活已经完全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当你下个月即将做一个演讲时,如果你没有每天都在准备你的演讲稿,你很可能会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空虚感,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摄魂怪正在吸走你的快乐一样。事实上,拖延者(procrastinator)克服惰性所需要的意志力与赶早者克服赶早冲动所需的意志力是相等的。
Grant教授的一个女学生曾经告诉他说自己最有创意的想法是在她拖延之后产生的。Grant教授让这个学生去做个实验研究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于是这个学生分别去到了几个大公司,让公司里的员工填写了一份拖延频率表,并让这些员工的的负责人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等级的评分。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拖延者得到的创造力评分要显著高于那些赶早者。
来自威斯康辛大学的Jihae教授也曾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实验的内容是让参与实验的人提出新的商业点子,一部分人被随机分配到立即开始的小组,而另一部分人在开始之前有5分钟的时间玩扫雷或者纸牌游戏。每个人提交了他们的点子之后,由独立的评分者评估这些人点子的独创性。结果发现有5分钟时间玩游戏的那些“拖延者”的点子的独创性比其他人要高出28%。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扫雷或纸牌游戏促进了人们的创造性,而是当人们知道他们的任务之后并且中间有拖延的时间才让他们想出的点子更有创造性。总的来说,这个实验证明拖延促进了发散思维。
当你在拖延的时候,你更有可能让你的大脑处于一种漫游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你进入一种你平常不会轻易进入的不寻常的特殊图式之中,而创造性的思维正来源于此。Grant教授从几个苹果公司的高层那边了解到史蒂夫•乔布斯曾经也是一个常常拖延的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被他的工作伙伴描述成一个长期拖延症患者,他每次都是等到最后一分钟才会修改他的演讲稿。
拖延可能会成为创造性的温床,但不总是会成为创造性的温床。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和停顿,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每次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只要努力拖延到最后一秒就能获得创意。一些并不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日常任务,例如准备业绩考核或者期末考试,拖延的时间越久反而越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相反可能阻碍目标的达成。对于那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拖延症,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些克服它们的参考建议:
1. 想象你自己彻底失败的情景,由此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感会让你开始有所行动;
2. 降低你自己对于进步的标准,这会帮助你改善完美主义情结造成的失落感;
3. 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不要总想着留出大段空闲时间去专注做某件事情,首先你可能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其次就算有你也不可能长时间都处于一种专注的状态。




参考文献
Choi, J. N., & Moran, S. V. (2009). Why not procrastinat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active procrastination scal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9(2), 195-212. 
Klingsieck, K. B. , Grund, A., Schmid, S., & Fries, S. (2013). Why Students Procrastinat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54(4), 397-412.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