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逃避,勇敢地踏入社会
浏览量:5597 发表时间:2016-01-24
摘要:本案报告了来自江南某镇上的一位年轻妇女,因胆小懦弱,小时候听从父母的安排,成家后依然听从父母和丈夫的安排,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对父母和丈夫提出异议,致使自己的内心焦虑转化成强迫观念,不停地想往,不断地否定自己,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选择。通过运用心理分析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疗法,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勇敢地走入社会,重塑自我。
一、 一般情况
来访者:林女士 35岁、高中文化、苏南某镇人、独女、与父母同住、在家没工作已有三年。有一女小学五年级,丈夫是苏北人上门女婿,在镇上某工程队打工。
二、 求助者自述
自己上街看到好看的衣服,心里很喜欢也想买,但每次都犹豫是买还是不买,最后还是不敢买,实在需要买衣服就会买一件很老气的款式,回家后自己又不喜欢。因为没有好看的衣服穿,就不想出去找工作,怕别人笑话自己老土。心里很难过,老公说想买就买,不买拉倒,母亲说你看好了又不买你有毛病。自己在家闲着时又总想自己没有好看的衣服怎么出门。自己觉得这样想不对,也很痛苦,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瞒着家人前来咨询。
三、 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1. 来访者的外在表现及精神状态
来访者瘦小、衣着干净整齐,款式旧样,动作轻。目光低垂不敢看着人,脸色涨红,坐在沙发的前沿。说话声音轻,刚开始表述时,有些迟疑、嘴唇颤抖,讲述一段话后会出现紧张、颤音。表情胆怯、压抑。不时露出勉强的微笑。谈到父母、老公时表情难过、有不知如何表达的停顿和思索。谈论女儿时,立即露出笑容,能连续的讲述女儿的情况。来访者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
2. 身体状况
近几年没有生病。生活正常,家族无异常病史。
3. 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过去一直工作,三年前辞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至今。工作时与同
事关系一般,没有很亲密的朋友。与老公家人交往也很少。一般在家呆着,与父母和孩子交流。与同村的爷爷家和亲戚交往也不多。除了母亲,很少跟外人谈谈心里话。
4. 对家庭成员的看法
父亲长期在外打工,节假日回家,在家很少与自己讲话,一般是
通过母亲表达意见。母亲爱说话、爱管事,脾气不好,都要听她的意见(表情难过,嘴唇微抖,眼眶含泪)。丈夫爱玩,在家话也少,有时很固执,拿回家的钱很少。女儿很好,聪明、活泼,喜欢朗诵,老师还让她参加比赛,老公说幸好女儿不像你。
5. 询问近几年生活有无重大变化
来访者回忆:与丈夫结婚后一直住在娘家,丈夫在他二哥公司打
工,很少拿钱回家,一直靠着父母生活,母亲帮带孩子。三年前(06年)春节老公打工回家没带钱回来,两人又吵架,老公出门几天不归,节后回来说要到日本去打工,最后还是父母出资三万元报名费,七月老公到日本去了。自己也不想上班了,觉得自己的跟不上时髦,衣服很老土让人笑话,就一直在家照顾孩子。09年8月老公回国,挣了二十万,本想可以在城里买房子,让孩子到城里上学,可是老公说买房子的钱不够,暂时不买。却借钱给他大哥买房子,自己说话不管用,只能听老公的。自从老公回来后,心里又开始觉得自己老土,想上班但是没有好看的衣服穿,又不能去上班。最近发现老公在网上与某女人聊天很暧昧,心里很难过(强忍眼泪、欲说又止。),又不敢问。昨天老公说晚上有事不回来了,自己怀疑是到那个女人家去了(表情紧张)。
四、 心理测试
焦虑测验:总标准分58,临界50。轻度焦虑
抑郁测验:总标准分56,临界53。轻度抑郁
CSL—90: 总分154,阳性项目26,阳性均分3.4,阴性项目64 。
躯体化 |
强迫症状 |
人际关系敏感 |
抑郁 |
焦虑 |
敌对 |
恐怖 |
偏执 |
精神病性 |
其他 |
1 |
1.9 |
2.4 |
1.9 |
2.2 |
1.5 |
1.4 |
1.2 |
1 |
1 |
五、 评估与诊断
(一)初步诊断
根据来访者的自述,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和观察、谈话及来访者的非言语表现,所采集的资料应判断为真实、可靠。
通过摄入性会谈与三项心理测验,对来访者的问题有了初步了解。
1.依据心理正常与异常判断的三原则:
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主动要求解决问题;知、情、意协调一致,认为衣服不好看会被人笑话,所以不能去上班,并为此内心痛苦焦虑;人格相对稳定,从小就是胆小、怯懦、没有主见。可以排除来访者精神方面的问题。
2.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
病程:由于没有好看的衣服穿而不想工作的观念三年前出现过,最近半年多来一直困扰着自己,评2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无法摆脱,须靠别人的帮助,评2分;社会功能:工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显著下降,只能与家人和熟悉的环境来往,评3分。总分为7分,初步确诊为神经症状。
3.心理冲突形态分析:
来访者因为没有好看的衣服而不能出去工作,内心又很想去工作,因而产生焦虑,这种心理冲突不具有道德色彩,与现实处境没有直接影响。可以认为是变形的心理冲突,符合神经症特征。
4.问题症状的鉴别:
来访者认为没有好看的衣服去上班会让被人笑话的,可是看到好看的衣服又不敢买,内心为此忐忑不安、害怕,是一种情绪的不快和痛苦,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并产生情感钝化和回避,不愿意与人交往,目前还没有转化为躯体症状。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到来访者从小学开始有过类似担心害怕的经历,焦虑的程度较轻,一般没有植物症状,当遇到某种不利处境或预感可能有不好的事发生时,便产生焦虑心情,责怪自己,持续一段时间后就好了。符合特性焦虑症状。
初步诊断:特性焦虑症
(二)原因分析
来访者生长在农村,是独女,母亲比较强势,对孩子呵护有加,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和交流很少。在家母亲是权威,都得听从母亲安排。来访者从小对母亲是言听计从,从不敢违背母亲的意愿,自己的看法一旦被母亲否定就不敢再想了,与父亲基本不交流,也不知道如何交流。逐渐形成胆小、怯懦、无主见、逃避问题的性格。结婚生子后,依然没有离开父母的呵护,不能独自生活,面对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没有明确的态度或者仍然听从母亲的安排,对丈夫的意见和想法心里想赞同又怕母亲不愿意,常常处在两难的地位。与丈夫不知道如何沟通,沿用母亲对父亲的方式,结果丈夫与父亲一样要么不理睬,要么就吵几句,彼此之间没有愉快的交流,使得来访者有许多话和对家庭的想法只有放在心里。内心有美好的愿望,可是丈夫和家人却不重视自己的愿望,使来访者内心焦虑,对现实处境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担忧会发生不好的事。性格使然,只会担心、害怕,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最终通过买衣服的犹豫不决,宣泄着内心的焦虑。
六、 咨询方案
(一) 咨询目标
确定咨询目标应符合七要素:目标的具体性、可行性、积极性、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
1. 近期目标:⑴引导来访者积极思考问题,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能够通过行动来实现愿望。以此获得家人的重视。⑵学会如何与丈夫与父母的良好沟通,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关心、共同营造美好生活。
2. 远期目标:逐步改变胆怯、无主见的性格,提高独立性,要成为家庭的主心骨。
(二) 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省略)
(三)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原则上每周一次,可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调整。预计通过5-8次的咨询能实现近期目标。
咨询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来访者认可。
(四) 咨询方法和原理
通过心理分析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不敢买好看的衣服实质上是在逃避什么,心中有愿望又不知如何实现。帮助来访者晒出心里已久的负面记忆,找出问题的来源。
运用以人为中心疗法与来访者一道发觉自己的特质,信任自己的能力,愿意积极地改变自己,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 方案实施
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2010年5月20日。来访者很腼腆,轻声说话,不敢看人,说话反应较慢。穿着款式显老气。
通过摄入性会谈,了解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探寻原因,澄清问题所在,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咨询目标,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定,制定咨询方案。
实施SCL-90、SDS、SAS心理测试
咨询过程中通过对来访者的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来访者面带微笑离开。
家庭作业:在信纸上写下老公的愿望、女儿的愿望和自己的愿望。
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一周后。来访者准时到达,衣着与上次相同。
打开作业纸上写到:
我:女儿上初一时能到丹阳去上学,并且能够在附近买套房子
老公:想在镇上买套房子
女儿:长大了想当老师、想当画家
在信纸中间又用铅笔写着:从小学到现在发生了很多事情,真的搞不清楚究竟是哪件事让我变成现在这样
我们就从她的作业开始谈起,说起过去的往事,来访者思路清楚,每一段往事最后都是留下担心和害怕,也没有跟母亲讲过。影响最大的是刚工作那年的八月份,中午独自骑车回家的路上,有一中年男子骑车跟着她并把她逼到路边,她一慌张摔到田埂下,这时对面有人过来,那男人掉头走了。她回家后很害怕,总在想这件事,责怪自己当时穿的衣服太透明了,引起男人的注意。以后就不敢再穿漂亮时髦的衣服了。
倾听来访者讲述,观察到来访者谈话时,神情安稳很多,能大段的讲述,谈论丈夫不太伤心,谈到父母对自己抱怨时,轻声哭泣。针对来访者的骑车事件,引导来访者换一种感觉和认知来重新评价此事件。使来访者认识到不是衣服引起男人的跟踪,而是胆小怕事才使得男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负她。结合来访者的作业,分析心里的愿望与老公的愿望相差甚远,又不敢去沟通,心存抱怨和焦虑。来访者通过置换作用,将对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的焦虑,转向对时尚衣服的喜爱,但又不敢去买的焦虑,以此来表达和释放内心的焦虑,后者的焦虑是可以表达出来的,不会受到他人的批评,这样的焦虑是对自己的不满,不会触怒家人,也压制了对生活改善的迫切愿望。
来访者觉得好像是这样,回去要好好想一想。
家庭作业:写出对自己、对老公、对女儿的评价。
第三次咨询:一周后。来访者准时到达,仍穿着前两次的衣服。主动与咨询师问好。
家庭作业:(注意到作业中没有句号)
我:胆小、害羞、与特殊人物说话会紧张,做事犹豫不决,有时很节约,不该买的东西决不卖。不愿让人看到我在家闲着,在工作上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老公:喜欢出去玩,想去哪就去哪,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买,不管谁叫他做事他都会去,几乎每天早饭都要到小吃店里去吃,不在家吃早饭,每天都要吃肉,不吃鱼,家里没什么好菜的话,就会出去吃
女儿:很聪明,学校里不管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做作业很粗心,不能静下来一心一意的做作业,喜欢看课外书,在家不爱劳动,爱吃零食,晚上不能主动睡觉,总要人催才去睡觉
继续倾听来访者回忆和讲述近些年老公的变化,大约四年前发现老公与别的女人有不正常的关系,可是不敢直接问他(表情难过,有眼泪)。那时在厂里上班,听别人说自己脸上的斑,心里很气但不会反驳;有一次老公的侄子画了一个头像,脸上还画了一大块斑拿给自己看,自己气急了,认为小孩子也欺负自己,当时没表示,后来跟老公说了,老公让自己不要跟小孩一般见识。老公出国前,一次,邻居说自己家有人从楼上泼水到老头身上,老头跑来大吵,自己家没人承认,自己就出面吵架,惊动了村里人。事后就觉得嗓子痛,查出是声带小结,以后就觉得有人在说自己的衣服难看。在厂里一加班就胸口痛,到医院查看没有问题。再后来想去买衣服时,选好了就是不敢买了。想去上班,好像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衣服不好看。老公出国后自己就不想上班了。
讨论为什么自己遇到问题都不能很好解决,只会生闷气。鼓励来访者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应对问题,并体验其中不同的感觉和不同的效果。
鼓励来访者承认现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勇敢地走出去,从买衣服开始,装扮自己,拾回过去的工作热情,主动与老公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家庭作业:思考自己害怕什么?买了喜欢的衣服穿会有什么后果?
第四次咨询:过了两周后,来访者准时到达,换了一身服装,显得精神,干净。表情轻松。
探讨:自己内心究竟担忧什么?脸上的斑、个人形象、丈夫的外遇。
自己想改变么?如何改变?
来访者表达了对现状的的想法,不满意的地方,想改变。意识到还是从改变自己做起。开始想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在家庭的重要性,自己要承担多少责任,自己有多少能力承担。
来访者很高兴的说最近老公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变得温和了,会关心老公了。
来访者第一次表示回去后要认真与老公谈话,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
第五次咨询:来访者准时到达,又换了一身新衣服。
来访者主动讲述最近的表现,回去后就上街买了一套喜欢的衣服,心情很好。晚上跟老公认真的谈话,讲出自己的难过地方和对老公的不满,老公第一次没有冲自己,低头听着,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商量好有些事不能再听父母的意见了,要说服父母改变看法。第二天在他们的坚持下父母同意安装太阳能,不再反对女儿独自睡一个房间了。老公最近一下班就回家,早饭有时也能在家吃了。自己心情好多了。
鼓励来访者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来访者学会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从他人身上、从书本上间接的学习各种技能。对父母的孝顺不是盲目听从他们的意见,可以通过说服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在成长,自己有能力供养他们。
巩固阶段:
第六次咨询:三周后,来访者又换一身新衣服,时尚、大方。
来访者很高兴地说自己已经工作了,但是与同事相处还有些不自然、被动。
继续讨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看待各种人际交往,使来访者找回过去工作时的经验,坦然面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再次实施SCL-90、SDS、SAS心理测试
焦虑测验:总标准分43,临界50。无焦虑
抑郁测验:总标准分41,临界53。无抑郁
CSL—90: 总分127,阳性项目22,阳性均分2.6,阴性项目68 。
躯体化 |
强迫症状 |
人际关系敏感 |
抑郁 |
焦虑 |
敌对 |
恐怖 |
偏执 |
精神病性 |
其他 |
1 |
1.5 |
2.1 |
1.4 |
1.7 |
1.5 |
1.4 |
1.2 |
1 |
1 |
让来访者自己总结咨询的收获,咨询师加以补充,告诉来访者以后可能会有某种不良情绪的反复,要鼓励自己坚持住,相信自己的能力。重申远期目标要靠来访者自己努力去实现。
结束本期咨询。
八、 咨询效果评估
1. 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己能够对遇到的问题先进行思考,再与家人交流,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已经取得几次成功。现在感到自己在家说话有人听了。
2. 来访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已经开始买自己喜欢的衣服穿了,并已经到自己熟悉的行业工作,愿意与同事交往。
3. 来访者家人的评论:老公觉得老婆变了,变得温和,能够多说话了,敢与父母表达不同意见。
4. 来访者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强迫、抑郁、焦虑的评分下降
到正常范围,人际敏感评分也下降但还在边缘。
5.咨询师的评定:来访者从开始的不敢讲话到最后可以轻松地讲述,从对父母、老公的含泪抱怨,到能理性的让家人采纳自己的意见,表明来访者的自信和话语权得到认可;从开始的被动回答问题到后来能主动敞开心扉,能与咨询师讨论问题,提升了来访者思考能力和责任心。最终来访者能够面对现实,不再逃避,勇敢地踏入社会,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