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有稳定的频率
浏览量:2021 发表时间:2023-08-29
在实际的咨询中我们发现,有的人咨询很频繁,有的人咨询很稀疏。
对于频率很低的来访者,两三周或者一两个月才做一次,主要是因为:
一是把咨询看得太美好,认为心理咨询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可以找到一个针对的解题方法,只要来疏导一下就可以获得让情绪恢复平静。
二是把咨询看得太痛苦,当咨询中触及到内心不愿意接受和改变的痛苦时候,就会习惯性地逃避。因为逃避是减轻痛苦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其实,咨询没有办法让你的立竿见影的好转,也不会一直让你在痛苦中挣扎。
对于频率过低的咨询,会有什么样的弊端呢?
刚刚建立的咨询关系,产生的链接,随着时间推移,被冲淡了。当关系的信任度和浓度不够时、移情和反移情始终都是难以发生的。什么是移情呢?它这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简单的来说当移情没有到达时,你对咨询师,以及咨询师对你的一些真实感受就很难出得来。咨询师就没办法通过移情去深入的了解你,发现你的内在人格模式。
对于动力学的咨询来说,没有发生移情,就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所以当咨询频率过低、间隔过大的时候,会发现每次和咨询师见面,都需要重新建立连接,就好比你在做一项体能训练,刚刚热身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前就暂停了,下次还需要重新开始,其实这反而是在浪费时间;这样低的频率,会导致咨询都是在外围打转,无法探索到潜意识,无法在咨询中形成自体客体的感受与功能。这样的咨询也是很难起到作用的。
另外,还有一类来访者咨询的频率过高。有一部分来访者由于十分缺乏安全感,会把咨询师当作生活中依附与陪伴对象。或者当早年时期的依恋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会把咨询师移情为父母双亲,早年在父母那里没有获得的依恋需求,就会投注到咨询师的身上。此时,过度的退行使得见到咨询师的需要变得非常强烈。
好比一个婴儿,当有不舒服的感受或哭闹的情绪,妈妈需要立刻出现,并进行安抚。对于一个婴儿有这样的心理需要和依赖程度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对于一个成人来说,如果无时无刻的需要及时向的回应,否则就感觉将会被焦虑感、恐惧感给吞噬。这是人格发展水平较低的体现。如果此时咨询师不是去给予恰当的支持性回应帮助人格成长,而是去每次在痛苦的时候给予即时性的满足,那么也是对咨询不利的。
这种过度的咨询频率,会让你对咨询形成强烈心理依赖,当你有内在情绪的时候,外界如不能及时的回应,每一次内心都便涌现出持续的、无处安放的焦虑,且循环往复、没有止境。
作为咨询师,是不会、也没有办法做到每次都去满足来访者的,因为他需要帮助你最终要导向现实,接纳现状。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恰当的回应和挫折都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提供一个可成长的空间。如果你希望咨询师,每一次都去满足你,这看似的温暖包容,最后反而变成了对你的纵容,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内心成长和健康独立人格的塑造。
所以,我们就能看出心理咨询是需要在一定的稳定的频率下进行,既不要太散、也不要太密。这样的稳定频率下的咨询效果才是比较好的。
文/心理咨询师 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