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的最后一个镜头
浏览量:3461 发表时间:2016-01-24
拘留所的大铁门向两边滑开,几十个打群架的老混混们沐浴着没有雾霾遮挡的冬日阳光,绽放着灿烂笑容从里面走出来,这是电影《老炮儿》的最后一个镜头,巨大的反差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我当时一边笑,一边想,这些老家伙们起码好长一段时间不会得抑郁症了。
因为他们利用攻击性已经将压力释放得够多了。
● ● ●
抑郁症是个越来越时尚的病,按照新的分类标准,重度的抑郁症归入精神疾病,轻度的归入神经症。重度的有很高的自杀风险,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就医,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治疗。轻度的抑郁症满大街都是,2010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抑郁症的平均年龄从十年前的29.5岁下降到了14.5岁,今年的数据肯定比这个还要吓人。
不光是人,动物也会得抑郁症,但只限于被人工圈养的动物。有一只得了抑郁症的鹦鹉自己把全身的毛拔得精光,活像白条鸡。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就不会得抑郁症,因为它们能够顺畅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
攻击性是动物生存的本能,获取食物、保住性命、扩大地盘、争夺配偶,都要靠攻击来完成,谁力气大,谁速度快,谁更凶狠,谁就能生存下来。
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攻击是基因中的天性,只是随着进化的脚步和文明的发展,人的攻击性从肢体和牙齿的直接对抗逐渐变得越来越象征化了。
就拿找媳妇儿这事来说,假如有100个男原始人争夺一个女原始人,那胜利者必须得把另外99个全部干败,差一个都不行,这个活儿不好干,弄不好还可能把自己搭进去,所以后来慢慢就进化了。
打架不行的那些家伙,有人开始学吹口哨,有人每天洗脸,有人捡个贝壳做项链,尝试用别的办法泡女原始人,你别说,女原始人还真吃这一套。这就相当于会吹口哨的把不会吹的都干败了,每天洗脸的把从不洗脸的干败了,有贝壳的把没贝壳的干败了,口哨、洗脸、贝壳就代替了拳脚和牙齿,象征性的攻击逐渐替代肢体接触。
慢慢发展到今天,会唱《飞得更高》的娶了明星,颜值超高的小鲜肉有上千万粉丝,有钱老员外的公子外号“国民老公”,如果你不会这些本事,力气再大也只能当单身狗。这些象征化的东西不管怎样还能看得见摸得着,还有一种吸引异性的东西叫“情怀”,那才真是像雾像雨又像风,让你彻底捉摸不定。
所谓的事业和成就也是这么回事,而且不分男女。考了全省状元就相当于把全省今年考试的人全干败了,当了华人首富就相当于把全球华人都干败了,当了甄嬛芈月相当于把整个后宫都干败了,当了总裁相当于把全公司的人都干败了,有50000万个粉丝的就相当于把粉丝低于49999的都干败了,诸如此类。
● ● ●
象征性的攻击无所不在,不断地催人奋进,给人带来极大满足,但是它也有先天的缺陷,那就是不够真实。
想当年,那个成功了的原始人,瞪着肿成一条缝的眼睛,左手搂着自己的战利品,右手指着躺了一地的断手断脚皮开肉绽的对手,丹田一抖大喝一声:还有谁?!!!自己断掉的牙齿扎着自己的舌头,自己鼻子里的血一滴滴淌过自己的嘴角,那种成功的感觉让人格外踏实。
现在的成功更多地呈现在账户上的一串数字,名片上的一组头衔,舞台上的一束追光,杂志上的一抹光鲜,这种成功不由让人时常怀疑:这是我吗?我有这么好吗?我是真的有这个能力,还是走了热腾腾的狗屎运?明早醒来,这些东西还在吗?那些人是真的被我干倒了,还是都躲在暗处笑我?或是随时会对我暗算偷袭?
微软公司的专属心理顾问安娜·劳里(Anna Rowley)把这种企业高管中常见的心理现象称为“冒充者综合症”: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是个赝品,随时会被识破。职位越高,收入越多,心理积聚的压力越来越大,离抑郁就不远了。
如果对外的攻击都是象征性的,释放的时候就会不真实、不过瘾、不彻底,还很容易倒灌回来,形成内涝。用心理学来解释,抑郁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攻击。抑郁症是聪明人容易得的病,因为智商越高,攻击力越强,但往往智商越高的人,越没有机会和别人赤膊相斗,就像诸葛亮只能在后面摇鹅毛扇,前面冲锋陷阵的总是张飞。
要想离抑郁症远一点,就得想办法把自己的攻击性用接近原始的方法真实地释放出来。
● ● ●
《老炮儿》中六爷提着鸟笼的时候容易抑郁,提着日本刀的时候绝对不会抑郁;闷三儿每天腰里揣着两把军刺,进拘留所比回家还舒坦,压根儿不知道啥叫抑郁;最容易抑郁的反而是那个垄断亚硫酸盐市场的企业家洋火儿,他很长时间都是用挣钱这种象征性的方式来释放攻击性,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很不过瘾,所以打群架的时候他最兴奋,出看守所的时候他笑得最开心。
这些释放的方式当然不能效仿,但也有合理合法的变通方式。
美国华尔街有个搞证券的金领,年收入上百万美金,压力太大近乎崩溃,有天偶然看到屠夫学校招学徒的广告,心血来潮报名去学,不为挣钱只为解压,当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那一刹那,所有的压力都随风而去。这哥们想到华尔街还有无数象自己一样的难兄难弟,于是辞去原来的工作,就在华尔街开了个屠夫学校,专门招同行学杀猪减压,据说生意相当好。
杀猪不是唯一的办法,游戏和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身体对抗的运动。
心理压力越大,人们越喜爱冲撞激烈的运动。比如美国人最爱美式橄榄球,欧洲人爱足球,中国人过去最爱没有肢体接触的乒乓球和羽毛球,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篮球,还有无数的老男人加入跑马的行列,虽没有冲撞,毕竟也是肢体的较量,效果不错。
老炮毕竟是过去的时光,华尔街的金领是大多数家长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趋势。我们的孩子注定将来主要是用象征性的方式表达攻击,我们能做的:
一方面是把这个过程尽量向后推延;
另一方面让我们的孩子能保留一些释放攻击性的原始方法。在孩子学钢琴以前,让他玩玩骑马打仗;在孩子学乘法表以前,让他玩玩斗鸡(端起腿互相撞击的游戏);在孩子学绘画之前,让他玩玩丢沙包。在他没完没了做题的时候,给他一点打篮球的时间;在他不停地考试的时候,给他一点踢足球的闲暇;除了琴棋书画,让孩子多学点击剑、游泳、武术、柔道。
孩子考试成绩好是个优点,跳得高、跑得快、游得久、力气大、抗击打、不服输,这些同样也是优点,孩子们的未来需要这些优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需要具备这些优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