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84470026
所在位置:首页/心理专栏/王宇

治愈:成为你自己

浏览量:7213      发表时间:2018-01-04

治愈:成为你自己

 

     分析治疗之路是一条古老的道路,这是基于自我了解的重新调整之路——分析者帮助病人意识到身上作用的所有力量,阻碍与建设性力量;他帮助他战胜前者,调动后者。治疗目标最全面的表述应该是:力求全心全意,不虚假、情感真挚,全身心地投入到情感、工作和信念中去。只有冲突被彻底消除,才能够实现全身心地投入。制定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我们坚信人格可以改变。不仅仅只有儿童才具有可塑性,所有的人都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变。”卡伦.霍妮

虽然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成为自己”,但对神经症患者而言,他努力成为的是“应该的自己”,而非“本来的自己”——他一直是为了成为一个绝对完美的人,而不是成为一个普通的自己;他一直试图被所有人尊重与认可,而不是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人;他一直试图通过权利和地位来证明自己,而不是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因此他不是在成为他自己,而是在逃避与远离他自己。

“认识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成为自己”,真实的自我才是我们内在的核心力量因此,治愈是对人格扭曲及病态价值观的调整,只有他改变了自己所坚守的人生态度,才能停止他内心的冲突,他才能因此全身心投入到自我实现的努力之中——按照个人的天性及天赋潜能,自由、健康地发展。此时,他变的更为简单,情感更为真挚,更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爱的人与事。

这一切就是对人性的“解放”,因为患者的“真我”被恐惧所挟持,被应该所束缚,被幻想所迷惑,被假装所掩盖,被假我所替代。因此他早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治疗的本质正是解放其压抑的自我与人性,帮助他最终成为他自己。

就类似于革命一般,必须产生对旧社会的痛恨,才能产生对新生活的向往,而如此的向往才能产生一种转变的行动力。

因此,这一切必须建立在“顿悟”的基础之上,他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需要醒悟到人性的压抑与扭曲才是问题的核心之所在,而症状仅仅是内心冲突的外在反映。他必须体会到自己人格的病态对自己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他的内在价值观,对其人性的压抑与束缚;他之前所坚信的美德,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种自欺;他所谓的力量不过是为了掩盖内心中的脆弱;而他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一场“春梦”罢了——因为他没有脚踏实地地活,因此他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在“解放自我”的过程中也必然遭遇到各种阻力。既有自负驱力的阻碍,也有恐惧改变的力量,因此他更喜欢浮于表面,而不是直视内心深处的冲突;他更希望寄希望于症状的消除,而不是分析自己复杂的人格结构;他希望一直活在幻觉之中,而不愿放弃幻想带给他的虚幻的安全感。

所以在治疗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来自于患者内心的阻抗——“要大致了解治疗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考虑这个过程给病人带来了什么。简单地说,他必须克服阻碍其发展的所有那些需要、驱力或态度;只有当他开始舍弃对自己的错觉以及虚构的目标时,他才有机会找到自己真正潜质并加以发挥,只有当他放弃自己的虚假的自负时,他对自己的敌意才会减少,才能产生坚定的自信心;只有当他的应该失去威胁力时,他才能发现自己真实情感、愿望、信仰及理想;只有当他直面自己具有的冲突时,他才有机会达到真正的统一等等。尽管这无可否定正确无疑,分析者也心知肚明,但病人却不是这样感觉的。他坚信自己的生活方式——其解决法——正确无误,而且只有靠这种方式他才能找到安宁和成就。他觉得自负给了他自己内在的毅力与价值,如果没有这些应该,生活将一片混乱,等等。客观公正的外人很容易便可说出这些价值都是虚构的,但是只要病人觉得这是他唯一拥有的价值,他就必须紧抱着不放。”——卡伦.霍妮

因此,一些患者会告诉我,他不敢放弃他的理想与追求,因为他害怕因此成为一个废人;他也不敢放弃对自己的各种要求,虽然这些要求让他难以承受,但他却认为既往的成就正是这些要求带来的;他不能放弃对“爱”的执着,因为他担心不被接纳,就会被众叛亲离……因此,他不敢放弃它们,认为如果没有它们自己将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生存。

在内心深处,他的自我太弱小,因此他一直都不敢直视与接纳,他只能依赖虚假的价值与幻想的力量来生存,虽然有时他自己也知道这一切是虚假的,但因为他没有勇气面对真相,所以他宁愿自欺。

    一位患者是这样分析自我的:“碰触到内心最深处,是那些让我深深自卑的东西。所以我不敢坏,毕竟在我眼里“坏”是那么可怕,所以最终的问题是我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些让我自卑的东西。去面对面感知他的可怕,不再屈服于他。我总是羡慕别人的样子,是因为我不敢面对可怕的自己,他太可怕,太让我自卑,懦弱的我一直想去改造,却没有意识到其实什么都不要做,真正要做的就是去面对这个“差”的自己。

    治疗没有捷径,只有面对这一条路,而能不能面对取决于勇气。在我想说的时候怕错而不敢说,在我想坏的时候不敢坏,在我对别人怒的时候不敢怒,在我想反抗的时候选择温顺……我感觉自己很懦弱,从始至终都缺了勇气,我感觉勇气才是让人的一生更精彩的捷径,这跟心理问题没有关系,活着一直都需要勇气。”

 

    

因此治疗之路就是一条自我了解的重新调整之路。

 

    在这条路上,患者需要调整他的价值观,他的追求,他的人际交往模式,他对自己苛刻的要求、虚幻的理想与追求,他扭曲的人生的意义与活法,他的解决法(解决内心冲突的办法),他病态的人格,他不接地气的生活及病态的人际关系模式与生活模式等等。简而言之,就好像一个被鬼附身的人,他需要摆脱鬼魂的控制(患者同样被自己内心中各种病态的驱力所左右),努力地活出自我,按照自己的情感和意愿而活,而不是被恐惧及因恐惧而产生的各种幻想与驱力所左右,从新夺回自己人生的主权,而非好像傀儡一般地活。

这一切他要清楚明白地认识到,而不是模糊地知道。是他自己发现了自己一直在一条错误的轨道上,而不是要求自己或别人逼迫他改变。

 

而在在这条路上往往有如下的“方向”与“路标”。

 

 

1、首先要意识到自我的迷失

 

    他终于从对症状的执着发现了自身人格的病态与扭曲,他不再执迷于消除症状,开始反思自己的活法与价值观。比如,一位赤面恐惧的女孩经过分析,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脸红,而在于她从很小就开始取悦别人,不敢做他自己,更不敢得罪人,因此她一直带着面具而活,试图讨好身边所有的人。因此当脸红无法避免的时候这成为他无法逾越的鸿沟,但这一切不是脸红的错,而是他一直活的不真实,一直都活在虚假的完美自我形象之中,一直依赖他人的肯定而活,因此他一直都活在一个假装的自我与虚假的生活之中。

   当她醒悟到这一点之后,她关注的重心才开始转移,从对去除症状的执着转移成了对自己人性的反思。

    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   

 

2、我是怎么把自己丢了的?

 

"虽然神经症会产生急性的症状,有时也会保持相当的平静,但是它的本质既非是急性也不是静止的——它是一个靠自身动力而发展的过程,以其无情逻辑逐渐笼罩全部人格的过程。这一过程产生了各种冲突,也需要各种解决方法。但是,因为个人找到的解决方法都不真实,所以势必又会产生新的冲突,接着又需要寻找能让他生活得相当顺利的新的解决法。这个过程会驱使他越来越远离真我,因此也会危机其人格的发展。"卡伦.霍妮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一个人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能只关注症状的轻重,因为有时他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不能说他就因此而健康。评价一个人心理健康程度也要从个人人格的扭曲程度来评判,从一个人内心冲突的程度来评判,从一个人是否能直面恐惧,而不是一位地活在虚假的解决法中来评判。

一个人迷失自我的开始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甚至是恐惧自己。进而活在了幻想之中,但幻想是有生命力的,就好像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魔鬼,此时魔鬼就会笼罩他整个心智,虽然这一切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但这一切的努力不但没解决问题,反倒让一个人越来越脱离自我,让他人格变的更加扭曲。

就好像谎言一样,用一个谎言来掩盖另一个谎言,只会让事情变的更加复杂。而用幻想来逃避恐惧,非但没有解决恐惧,只会让他更加活在虚幻之中,要用更多的幻想和自欺来逃避内心产生的更多的冲突与恐惧,而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结果就是他整个人、整个人生早已经不是为自己而活,早成了幻想与恐惧的囚徒,。他早已经成了一个被驾驭者,他早就不是他自己了。

                                                        

3、解决法:无奈的选择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本无可厚非,心理问题也同样。但因为心理问题的复杂性,这一“真理”有时又行不通——他试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反倒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有这样一位女性患者,从小到大在他人面前从来没有真正平等过,都是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别人比自己重要,自卑、自恨、恐惧、痛苦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生命。为了让别人喜欢她,她每天都在讨好别人、委曲求全中度过,从来没有活出过真正的自己,感觉每天都活在别人的眼中,越来越迷失自己。

    因为骨子里的自卑感,所以她害怕别人的看不起,甚至就算别人一个眼神,她都会觉得别人已经看不起她了,所以她的“解决法”就是逼迫自己去讨好每一个人,力图把所有的事情做好,以博得别人的肯定。

    因为童年妈妈的否定与有条件的爱,她总是觉得自己笨,因为按照母亲的话说就是:聪明的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好。所以她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自己笨,难以接受自己的失败,因为她内心当中已经存在了一个绝对完美和聪明人的“模板”,似乎只有成为一个这样的人,才是有价值的,才能获得他人的爱和接纳。

    因此,“绝对聪明、完美的自我”成了她的“解决法”,所以她无法忍受哪怕一个人的否定;她也无法接受自己哪怕一丁点的不足;也无法忘记自己犯的任何的错误。

    取悦所有人,做好所有的事情,成为一个绝对聪明和完美的自我,看似可以让她得以救赎,但最终的结果不但没有拯救她,反倒让她更加自卑更加讨厌自己,尤其是当他失败和被人否定的时候。有时,她也会把这种憎恨外移,认为别人也是如此讨厌她,恐惧越来越泛化。

 

 

4、没有真正地活过

 

    “经历过了一次恐惧后,我觉得我的认识还是太肤浅了。比如,别人的否定为啥会这么可怕,我想的总是去逃避。当别人真的觉得我自私不会做人时,我因此而感到极度恐惧,是不是也在说明我有多排斥那个“自私”“不会做人”的自己。我想还有无能、懦弱、不会说话……就好像惊弓之鸟一样,我在想是不是我看都不敢看的这些东西才更像是一个人?”

 

    他开始慢慢醒悟到自己一直活在完美自我的幻想之中以逃避内心深处那个卑微的自我,他总是试图维系一个光鲜的外在,但从内心深处来说他活得并不幸福,因为担心不完美的自己被他人发现,担心被人否定,担心面具的剥落,所以他整个人都活在焦虑之中。而又因为他一直活在各种病态的要求与圣人般的三观之中,所以他早就没有按照自己的真心与本意而活,他就好像是一个被土匪抓去的压寨夫人或舞台上的明星,总之无论是努力表现光鲜,还是努力不被人伤害,他都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如何让别人认为他好,让自己错以为自己足够完美,而不是为了自我真实的需要而活。

 

     

5、体会到真正的痛苦

 

    他终于体会到了没有真正活过、没有真正做自己的痛苦,而非“症状”带来的痛苦。他看清楚了自己谎言、面具与幻想,他开始震惊到自己好像白活了,而不是咨询师提醒他浪费了他的生命。

    “他开始意识到对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幻想。他开始怀疑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许对任何人来说是否都是可以实现的,怀疑他对别人的要求是否可以实现。

    他开始看到他对自己并不具备的品质是——或至少没有到他所相信程度——过分自负。

    最后他开始质问其价值系统及目标的正确性。

    所有这些变化,可以说是现实检验与价值测验的逐渐活动。通过这些步骤,自负系统便会日益受到损坏。从新定向是治疗的目标,而这些步骤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是迄今为止,他们都是打破幻想的过程,如果富于建设性的举动不同时发生,这些步骤单独不能也不会产生彻底而持久的释放性作用。”——卡伦.霍妮

   他开始觉悟,也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不再轻易被伪装与谎言所迷惑,他开始朝向成为自己开始努力了。

 

6富于建设性的积极的行动

 

    体会和行动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不能只是思考而不行动,而一个人也不能只会行动而不思考。在取得了一些思想上的认识,生活态度的转变,人生意义的反思之后,那么接下来也必定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上的改变。

   “我想对自己说,为自己而活。有时候看到别人的笑脸,真的觉得我没有为自己活着,别人并不是生命的重心。但由于成长的经历让我失去了意识到自己才是生命的重心的机会,不断用别人的肯定来添补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现在的我有种感觉,什么是为了自己而活,就是“自私”,这个自私是本应该活得很任性,按照自己的来,去找到自己的快乐,自己才是生命的主角,无论别人说啥,都无法代替我自己,放弃取悦讨好别人,放弃别人的要求和评价束缚,想怎么活都可以。”

    因此,他比之前更加自由了,少了一些束缚,多了一些“坏”,少了一些“好”。他活得更像是一个人,而不是幻想中的神。

    在与人的交往中他更加真实了,他不再隐藏和压抑自己,可以勇敢地让别人了解真实的他;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不再逼迫自己,可以允许自己犯错和失败;在和他人的相处中他可以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情,不再逼着自己说对的话,做对的事;在个人品行方面,他不再一味地做一个好人,开始变“坏了”;在人际关系中他不再依附他人,他敢于面对被人否定的风险与可能,不再为别人的看法而压抑自己的情感……他真实的情感与行动越来越多,而套路越来越少。

 

7、反复:进一步、退两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治疗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患者,在生活中被某些人或事所触动,然后对自我的认识增加了,生活的尺度变大了,一切开始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过了几天,这股劲头变弱了,他又开始自欺,又开始控制,又开始幻想,又开始逃避恐惧,他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

   这也更加说明这是一场残酷的战胜,与内心恐惧的战胜,与既往伤痕的战争,也是与各种病态驱力之间的战争,当然也是与人性的战争。毕竟,每个人都幻想捷径与不费力的解决办法,都不自觉地逃避恐惧,又不自觉地退缩到了之前的“龟壳”之中以找到安全感。

“分析者不要对表面上的复发感到困惑,而要看到这以摇摆不定的实际,并帮助病人也看到这一点。因为这些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可以预测的规律性,所以当它们出现几次之后,如果病人正在好转,分析者最好是要提示警告一下病人。而且,任何朝向自我的一步都令他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与他以前所知的感觉都不同。虽然这种体验开始时很短暂,但最后出现的频率会越快,而且持续时间更长。即使在初期,这也比他所想到的任何东西、分析者所说的任何话都让他坚信:自己走对了路,因为这给他战胜了自己及生活感觉协调的可能性。这可能是促使他研究自身发展、朝向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最大动力。”——卡伦.霍妮

    因为真我一直都在被“关禁闭”,而假我一直是驾驶室里的司机,因此患者不敢让真我来指导生活,他不敢放下控制,他担心由着自己只会惹出更大的乱子,为了“维稳”,他在内心中依然不敢放开自己,不敢做自己,不敢让自己来指引自己的生活。但当他试着让“真我”开一段路,他会发现也没啥乱子,这样他才能更加放心大胆地让真我出来把握人生的方向盘。而此时,真我也有了成长的契机。

 

8.他“自己”越来越强大了

  

    此时的强大和过去不同,过去的强大是来自于幻想,而此时的强大是来自于自我。因为他越来越了解自我,也越来越敢于活出自我,因此他越来越相信他自己了。他发现不再掩饰,不再逃避之后,他的人际不是更糟,反倒变的更好,他越来越有安全感,此种安全感是来自于对真实自我的信心,而非表演的完美。他越来越不用依赖表演与幻想而活,他可以靠他自己,真实的自己来面对人生。

    “他为了摆脱别人的白眼和轻视,被迫表现出一系列的防御性的态度,变的狂傲自大、自我疏离、盲目幻想,从而加剧了自己的神经症。

    敌意的减轻主要是因为患者的无助状态得到了改善。一个人越是强大,就越不会害怕别人的威胁。力量的增长也有很多原因。过去他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现在回复到了自己的内心。他感到自己更有活力,并开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

患者不再像过去那样畏惧自己和他人了。

这些变化的结果是患者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他不再是那么孤独,在一定程度上,他变的坚强有力,敌意有所减轻。他不再感觉其它人是在威胁他,他也不再需要对抗、欺骗或回避其它人了。

如果患者有能力与别人平等相处,他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了一个自己讨厌却又践踏自己的人埋没自己、牺牲自己,如果他内心充实安全,不再沉浸在深潭一样的恐惧中,他就能够和他人一样好好生活并为生活努力,就不会对权势和名誉汲汲以求。如果他有爱的能力,就不会恐惧抗争,自然也不会焦虑地回避一切交往。”——卡伦.霍妮

当他的精神力量一点点变的强大之后,他就没有必要为了肯定而讨好别人;没有必要压抑以换取内心的安全;没有必要为了成就而逼迫自己;没有必要为了爱情而出卖自己整个人生。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朝向一个良性的而非恶性的循环在发展,他终于朝向实现自我的方向,而非一味地因自我保护而产生防御性的态度。从而他的神经症倾向慢慢地得以减轻,他的人格上的病态得以缓解,而他外在的人际也因为他内在的冲突减轻而变的越来越正常与健康了。

 

 

9、找回真实的自我

 

    最后,他越来越活在现实之中,他也能以真实的自我与情感与他人打交道,不再躲在面具的背后,不再被恐惧与无价值感所牵绊,他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不妄自菲薄,也不自以为是,他可以接受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及因此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得越来越清楚,而且内在力量变的越来越强,他越来越不需要外在的支撑,他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活出真实的自我。

正如霍妮所说:“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定义为情感的自发性。个体具有一种情感的自觉性与生命力,无论是爱或恨、幸福或哀伤、恐惧或欲望,他既能够表达情感又能够主动的控制情感。由于爱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来。爱既不是寄生式的依赖,也不是虐待般的支配,而是像麦克默里所说:“这样一种关心,它本身就是目的,我们在这种关系中相互联系,因为对人类来说,分享经验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相互理解,在共同生活和像对方敞开心扉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幸福和满足

当然,无论是分析师还是患者,都不可能百分百的实现目标,目标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理想,理想的价值在于为我们的治疗和生活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理想的真正含义,我们很可能用心的理想化意象代替旧的理想化意象。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分析师没有能力将患者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分析师的作用在于帮助患者获得内心的自由,让他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那些理想。这意味着给患者一个机会,让他能变的更加成熟,获得更大的发展。”

 

因此,并不存在绝对的治愈,就如同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一样。一味地执着于绝对的治愈想必这又是一种理想化的强求。只要当一个人可以越来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沉浸在幻想中找寻价值;只要他是自己的主人,只要他按照自己真实的情感来生活,只要他为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而奋斗,我们就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大体健康的人了。虽然他的内心依然存在冲突,但如此的冲突不会动摇他的价值,冲突不会扭曲他的人性,同样也不会导致他对自我的恐惧与排斥。无论怎样,他在内心中是相信他自己,爱他自己的。

 

但当这本书要完结之际,一些执着的患者依然会问,分析了这么多,你依然没有告诉我该怎么做呀,对于这个问题霍妮是如此回答的:有一次我做了一个系列讲座,当正要谈到治疗的时候,有人问我了。我的回答是:我所提过的一切都是有关治疗的。所有精神方面可能涉及到信息,可以使每个人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困难所在。此时我同样地要问,病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才能铲除他的自负系统,以及由此衍生的一切附带的影响,我么可以简单地说,他必须了解本书提到的每一件事:他对荣誉的追求、他的要求、应该、自负、自恨、脱离自我、冲突、以其特定解决法——以及所有这些因素对他的人际关系及创造力的影响。

 

    所以精神疗法的核心不在于怎么“做”,而在于“悟”,认识自己才是这一切的关键,解放自己,释放自我,找回真实的自我是治疗的根本目的。而一味地寻求方法,只是说明他内心中过于恐惧及懒惰,他只是想敷衍了事,而不想彻查自己。

 

     摩西奶奶在他一百岁的时候谈到:“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在我人生的这段时光中,许多次,我因为失去而感到难过,失去我爱的人,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失去了许多自己曾经拥有,但却并不曾珍惜的东西。

     人的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幸运的。有自己真正兴趣的人,才会生活得有趣,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人儿。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情时,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正如写作是写作的目的,绘画是绘画的赞赏。

     这世间上的事情应该都是如此,你之所以恐惧、担忧,是因为你不满足,在你的人生清单上,列满了太多要做的事情,静下心来,抛开清单仔细想一想,到底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是真正想去做的。想好之后,就去好好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把它做好。

    你要去相信,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对于我而言,对人生的要求其实很简单,能够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莫大的幸福。”

 

   幸福来自于投入自己所爱的人及事的满足感,而非力图证明自己的虚荣心,当我们越能有勇气活出真实的自我的时候,才越能体会到自己与生活本身的美好。

 

     最后以一位患者在结束治疗之际,给我写来的信,结束这一章。

 

    您好!我是明明。这是最后一次咨询了,所以我想用信的方式来做,我想留下点什么,以后看到这些文字,我还可以对自己说本人:我确实很努力。

    恐惧,纠缠了我三年,让我痛不欲生,但细细体察品味恐惧之后,其实是我自己让自己痛不欲生的,因为我一直无法接受它,我把它放在人生第一的目标拿来奋斗,拿来思考,确把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放弃了,都给忽略了,有时候真的挺痛恨自己的,怪自己被它牵着走

    如何让自己过上积极的生活?

    我可以学习,我可以恋爱,我可以自由走动,我再也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很难受,因为某个不曾相识,或不怎么了解的人而让我心情阴霾起来,我越来越自我欣赏,越来越自信。但自信来自生活,而不是几个字,我必须投入生活之中。

    之前,我一直活在负性的循环当中,因此我无法接受余光的存在和对我生活的影响。后来,我试着去体察这份恐惧,思索恐惧的背后原因和结果。以前,我总是在内心上排斥余光,远离它,一直在掩饰和矛盾着,但这确让事情变的更糟。

后来我发现这一切的原因也许是自己的要求过高,太注重别人的看法了。

   最后一次咨询了,我想写更多点。我在想我为什么老有种被别人注意的感觉。我不得不把这件事归结我的父母,他们把我看的太重了,让我自以为什么都应该以我为中心,什么都应该向我看齐,如果不是那样,我会觉得是讨厌自己。因此现在我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摆正心态,人其实绝大多数都在围绕自己转,没有人总是以你为中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继续与恐惧做伴。还是那句话我还是要更多地投入生活之中,才会感受那份美好和希望,才会感受到信心。希望王老师从我的角度,宏观和微观的给我点意见?同时这是最后一次了,我在此十分的感谢您,陪同我度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心灵的唯一支持者,心理工作者给人们带来希望,谢谢您!

 

你好明明:

     很欣赏你的自我分析和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希望你的心灵会随着境遇而慢慢成长。

     你的恐惧来自于内心,而不是余光。

     也许“余光”仅仅是让你自己意识到其中自己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别人也并不会一直接纳你的事实。

    它的存在也许会让你无法在人际上取胜,成为焦点;也许它的存在会让别人离你而去;也许它的存在会让你永远都无法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进而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但就像你说的,也许没有必要样样都出色,没有必要逼着自己完美。

    重要的不是余光,你恐惧的也不是余光,也许恐惧的背后是你在恐惧一个真实的世界——你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无法让所有人喜欢你,无法和所有人成为朋友,无法在所有场合和人群中成为焦点,无法达到自己对人际的期待,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也许这才是你真正的恐惧。

    当然恐惧不是用来逃避的,我认为这一点你做的很好,恐惧其实是用来面对的,因为你面对的不仅仅是恐惧,其实你面对的是一个和你的理想不一样的世界和自己!但理想毕竟是理想,现实总归是现实,只有面对真实的现实和真实的自己,人才能找到力量,人才能真正的成长。

 

    最后明明,“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你就是一个有余光的人,就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就以这个真实的自己出现在交际圈中吧,也许不能得到所有人的欢迎,但这才是真实真正的自己。

      “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景不容乐观,我们仍不放弃努力”

       GO!GO!战斗!必胜!”

 

                                                 王宇

以专业赢得信赖,用真诚温暖心灵

森知心理,您身边的心理顾问

欢迎来电:025-84470026 客服邮箱:025XL@163.com

姓名:
年龄:
联系电话:
邮箱:
咨询师:
时间:
留言:

相关文章

森知公众号

网站首页关于森知加入我们联系我们预约咨询意见反馈心理问答

版权所有:南京森知心理咨询    ICP备案号:苏ICP备15047179号-2

中心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头条巷50号(逸仙名居)2栋301    E-mail:025XL@163.com

全国服务热线:

7*11(9:00-20:00)

025-84683302